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六祖禅法之三句口诀

净慧法师  2018/08/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六祖禅法之三句口诀

简略地介绍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这三句口诀,就是在《六祖坛经》里讲到的:“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无相、无住”,这个“三无”,是六祖禅法的核心。

什么叫“无念为宗”?

无念,是佛教经常用到的一个名词。在介绍四祖禅法的时候,我提到四祖曾经引用《大品般若经》中的“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这个“无所念”,实际上就是“无念”。

在六祖慧能的三句口诀里,“无念”是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的。“念”,就是能认识的心。“无念”,就是我们的心在缘境中不起分别。

“无念”,并不是说心像木头石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而是有反应而无分别。

无念,就是知一切法,心不染著。无念,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者说“应生无所住心”。无念是我们的意识转化成为智慧,没有世俗异想分别,符合于真如之念。

圭峰禅师在《禅源诸诠集都序》里面讲到的,如果了解了外在一切相的空性,那么我们的内心自然就没有分别,自然就无念。而且“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此即修行之妙法。故虽备修万行,而以无念为宗”。

这就是说,在修一切法门的时候,我们不要有能所分别之心,而要时时刻刻把握自己无分别的心态。假如我们真正处于与真如冥符这样的一种心态,那么我们就时时刻刻住在禅定之中。

修一切法时,不起法相,不起修相,做到三轮体空,这就是无念。无念,不等于是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分别之念。所以说,无念是六祖慧能禅法三句口诀的根本。

什么叫“无相为体”?

念是能缘之心,相就是所缘之境。外离一切相,就是说在认识事物时,我们不要给事物强加一切外在的东西,而是要还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

一切诸法从本以来,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一切诸法之所以有种种名相,都是我们主观安立的,并不是它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所以要即相而离相,于相而离相。

所谓无相,就是不在境上起分别执著之相,能够使法体恒常清净。法体,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一切诸法,也可以说是一切相,本来就是清净的。众生执迷不悟,计执分别,妄计种种相状。如果能够做到于相而离相,在认识事物上远离计执,那么我们就可亲见诸法实相。

什么是无相?无相即实相,诸法以实相为体,故说以无相为体。

四祖道信禅师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曾经说到:“众生根有无量故,所以说法无量;说法无量故,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

这个无量义,并不是从无量法生无量义,而是从一法所生。这一法是什么呢?一法者,则无相也,一法就是无相。无相者,是诸法实相,因为无相无不相,是为实相。在这里,无相是作为一切法的共性。

虽然一切法看起来都是孤立的,但是实际上,一切法既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如果一切法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话,我们就无法去把握它。

什么是“无住为本”?

《维摩经》讲“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诸法以无住为根本,无住本者,就是诸法之本际、人之本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住就是真如法性的另一个称呼。

一切法都有法性,都有法相。法相是具体的,法性是抽象的,法相是个别的,法性是共同的;法相是诸法的差别性,法性是诸法的平等性;法相是具体的事物,法性是规律。

因为一切法都有规律可循,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它,才能够认识它、分析它。如果我们要一个事物一个事物地去分析,那就陷入到入海数沙这样一种困境。只有把握诸法的共相,才能够把握诸法的本质。

所以六祖慧能讲到“无住为本”时,他说“念念中不思前境”,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思量分别。

“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就是说我们的念头总在转移,总在随境迁流,一切诸法不会凝住于自身固定不变的性质上,人的认识能力也不应以固定的概念作为其固定的本质。所以,禅宗所提出的般若理论,就以“诸法性空”为重要内容之一。

《维摩经》说“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在佛学理论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现在流行的《维摩经》,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本子。有一位僧肇大师,是鸠摩罗什的学生。当时,他参加了鸠摩罗什的译场。他所注的《维摩经》,应该说保持了鸠摩罗什本人对《维摩经》的理解。我们现在要学习《维摩经》,一定要很好地重视僧肇这本《注维摩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僧肇在注“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这句话时怎么说呢?他说:“法无自性,缘感而起。当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故无所住。无所住故,则非有非无,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这就是“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一切法的本际,就是无住。实际上,这里讲的就是“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如果有自性的话,一切法不会生,一切法就没有办法相容相兼,并同时存在于一个空间。正因为一切法没有自性,所以无自性这种规律性,就是一切法的本原,就是法性。

六祖慧能禅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三句口诀。

如果我们能够好好地去把握,并把这种思想运用到禅修和弘法利生当中,能够以“无念”、“无相”、“无住”来指导做人做事,那不但我们的人生有希望、佛法有希望、社会有希望,一切事情都有希望。

因为远离了偏执,远离了片面性,远离了种种的人我是非,使我们真正处在一个和乐温馨的大家庭当中,那样就是人间净土的实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

圣严法师《柳暗花明又一村》

默照是一种禅修的方法,平常生活也可以用:「照」是清...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

茶饭禅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

净慧法师:顿悟成佛

我们在此打禅七,就修禅本身来说,它是不拘形式、不拘...

欲识佛住处,只这语声是

打禅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这个道就悟,为什么...

清楚的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

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

净慧长老的生平事迹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

生活禅与禅生活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

禅在当下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叫禅在当下。要讲这个题目,首先我想...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

一、四烦恼 二、建立正确心态 三、结语 一、四烦恼 ...

高僧大德为何偶尔也会示现重病缠身

问: 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法师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

为了自己而利用他人,这种想法特别不好

很多人有时候感到很无聊、很孤独,他们在心里产生各种...

宣化上人:谁把你绑住了

以前有个和尚,向一位有名望的高僧请法,他说:「请问...

障道的四个因缘

障道的因缘,就是我们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碍。读书遇到障...

赌博是五毒之首,万恶之源

赌博是五毒之首,万恶之源。赌博不仅是造成家庭不和以...

能够这样至心念圣号,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称名念...

很有道理的60句

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站在山顶...

念了一辈子的佛,现在不念了

我这次到太原,见到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念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