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高僧大德为何偶尔也会示现重病缠身

宏海法师  2018/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法师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功德无量,应该只有功德没有业障啊!通常是法体安康,为什么偶尔有时也会示现重病缠身?感恩法师!

宏海法师答:这位同修真有意思啊,你都说了,"示现重病缠身",那么应该没有疑惑,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要从头说起,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关键时刻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佛法乃至三宝的信心,首先我们说人为什么会生病,如果单纯的从凡夫角度来讲,人的病业总归就是一个四大不调,它导致的原因,有时候是生病,就是身体的四大不调。有时候才是业障病,也就是过去的恶业所使,或者是过去的因缘果报成熟了,那要受这个苦。

所以说从这点来讲,第一个我们要了解到,因为佛法讲的是心法,我们的身体它是四大所主,它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就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不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讲,我们是不可以用生不生病就看这个法师有没有道或是不是高僧,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正确的知见。那其次来讲,就是说,还有一个发心问题。特别是到我们这个时代吧,大家都因为问题多、烦恼重、业障多,那么这样的话,在法师或者是高僧领众修行的时候,当然我们也不要说,因为确实有一些高僧有这样的功德,那我们也不说他是代业了吧,替众生背业了吧,因为有的确实是因缘还是自己受嘛。

总的说有时候他为了护教,为了弘法,为了领大家修行,那么在这个色身上他不能够太顾及,为了大家他能够带着这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利故的,特别更多的太过于付出,那么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么是这样的身体有欠佳,它本身就是功德的表现,为法忘躯嘛、重法轻生身嘛,这是从凡夫的角度来讲。那么再一个我们从大乘佛法,从信心的角度来讲,要知道诸佛菩萨的示现,他也会生病。因为什么呢,不知道大家看过《维摩诘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因为众生病,所以我才病,它是一种示现。既然示现到我们这个国土,那就所有的吃喝拉撒,开言吐语,生老病死,要跟我们同步,否则他就是真身,而不是应现。所以说,从这点来讲的话,包括释迦牟尼佛,他也是应现了80岁的老比丘僧,最后双树林涅槃的时候,虽然他自知时至,一步步的向他涅槃的圣地,但是在显现上,他还是因为吃了别人供养的东西,吃得拉肚子了,身体不好了,有病了,才往那坚持着走到那了去最后做了灭度,这样的一个示现。

那从这点来讲,那么生病也是很正常的,而且佛陀在经典里也讲过,说什么呢,说这个比丘为什么身体不好呢,因为不亲近汤药,那就是说不论你是凡僧还是圣僧,都会生病,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看每个人的因缘。总而言之呢,就特别是像我们这个时代吧,一个凡夫僧的角度来讲,我想,就是他肯定也是凡夫,那么就会生病,他不能脱离无常。就算他证到常乐我净,也是在常寂光土,净土去显现的。所以我们的眼里、视野中,因为我们也是凡夫,看到他生病,这都是从他的病体而显现我们唯心所现的世界。再一个如果大家都是凡夫的话,法师他只不过是一个领路人,他在缘法上他是出家的,那么在修行上他是专业的,在身份上他是引领的领众者,那么其他我们都是在修行的路上,一起把手同行,前后脚的关系而已。所以在这点讲的话,那么这个病痛也很正常,特别是如果病你把它看成功德还是业障呀,当然,显现病的时候,肯定跟前后的因果业力有关。可是我们修心呢,看我们心怎么去转,那很多大德,最后紧急走的关头呢,他确实还有一种示现是什么呢,因为他马上要转凡成圣了,所以他必须把他凡夫阶段的业全部给消掉,这个时间也会体现成为一种病苦的出现,这又是一种情形。

那么总而言之,不管从凡僧还是圣僧来讲,大家要在这个上面一定要正确认识。怎么个正确认识呢?就是说,生病不能够代表他是否有心修行,是否为高僧,是否有道。如果真正一个修道者能够在病业中能够把道修出来,那岂不是更加的高僧了吗?再者来讲呢,就有时候再回到我们开头说的知见,有时候我们的信仰好像体现得不太纯粹,哪个方面呢,好像有洁癖。就是说,把一个染土里面一个跟我们一样的师父,当作佛菩萨的本身、真身来同步的去要求,这一点是不正确的。所以说种种的因缘和迹象都表明,不管法师或高僧,生病很正常,依然还是在修行。那这个问题呢,如此回应,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五台山文殊菩萨发塔的来历

很多去过五台山的朋友一定去过台怀镇的塔院寺,那个大...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问: 如何对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位道友问我:如何...

海涛法师《辨意长者子经节录》

长者子辩意白佛言:人何因缘得生天上。 复何因缘来生...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问: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具足了信愿

问: 弟子听您讲经已经几年的时间了,在您的教导中越...

净土法门的修行一定要依照圣言量

问: 我听元音老人讲,修净土法门行者念南无阿弥陀佛结...

大安法师:念佛没定力如何才能专注

问: 我念佛没有定力,心中不得清净,如何能专注念佛...

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问: 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人格的成功

人格如金,纯度越高,品位越高。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

佛讲父母恩德

很多人对于佛教徒出家离欲十分不理解,而且认为佛教对...

【推荐】临命终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证严法师:四念处

前言 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世间的宗教...

【推荐】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一位朋友谈他学佛的感受时,说他本以为学佛就是多做善...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

鬼是怎么生活的

太多太多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世界上有鬼吗?我怎么看...

心累之人

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佛,对佛学感兴趣,也愿意学佛。但...

健康是修出来的不是吃出来的

现在人很讲究营养,或者喜欢吃肉来补充,或者喜欢买营...

修行时要先「调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