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福德是承载世间富贵之根基

本性法师  2018/10/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福德是承载世间富贵之根基

国庆长假,待客之余,读书、写字、坐禅、念佛。

品读《周易·系辞》,有段文字,震动吾心灵:“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该段文字,接续说到:“《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从这段文字,可以了知,一个人,其名利、权位等,我统称之为“世间富贵”,其之大小、高低、多少,是有定数的。这定数不是命运之定,而是福德之定。也就是,这些世间富贵,要与自己的福德相适应相匹配。福德是因,世间富贵是果,而不能反向认为。一旦这种相匹配相适应,出现严重的矛盾或者说不平衡,那么,就出现世间富贵的头太重,福德之脚太轻,楼高而地基不稳,便有危险。

吾有一些信徒与朋友,他们经常向我索字,并指定要写:“厚德载物”。这“厚德载物”也说明了同样一个道理,也就是,世间富贵,是要有承载之体的,这承载者,便是福德。当年,恩师明旸禅师常题写墨宝,曰:“福德俱足”,“福慧俱足”,吾相信,要开示的亦是此理。

记得,圆瑛大师有对联曰:“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僧侣伽。”可见,求福在圆瑛大师的佛教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

那么,何为福?何为德?德之一字,不说大家已知,这里,就说下福。

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这五福是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福中包括了“好德”。可见福德一体。

如何求得福德?佛教给出的答案是“福德双修”。具体方法如:孝父母、尊师长、敬伴侣、友同事、礼圣贤、济群生;能忍辱、知忏悔、尚勤劳、好节俭、懂知足、常感恩,乃至更具体的放生、印经、供僧、诵戒、坐禅、念佛等。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为善之家,必有余庆,为恶之家,必有余殃。作为社会一份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广结善缘。修福、修德,总是对的。不要因为,以我们的肉眼,福德一时看不见,就轻视忽略之。

现在社会,有些人,逢名利必争,逢权位必争,不问自己付出了多少,只求自己收获了多少。他们不省思自己积累了多少福德,只无度追逐自己所谓的“缺少”,这些人,人生堪忧呀。

现在,以一位老乡的故事作为此文结尾。

上午,一位在省外就职的老乡来访,他说,他正在争取某个平台,问我在该省有无认识的领导,盼介绍一下,请领导帮忙。因是认识许多年的老乡,对之有所了解,我便开门见山,泼之冷水,我说:平台要靠自己福德自然而来,而非靠不当争取。不当争取而来,那样,负面作用很大,无法长久维护,这种平台,即便长袖也无法善舞,何必去勉强。他解释说,如有那平台,便可统合很多很广的资源,有利职业发展,为此,他才很在意!

我又泼他冷水,我说:资源的掌控未必就能发挥,假如福德不俱足,资源掌控的越多就越留有隐患,再说,没有俱足的福德,这庞大的丰富资源,真能掌控的了吗?他听了,沉默不语。我劝他,不如沉下心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自己本职该做的诸事,随顺因缘,得之不喜,未得不悲。我相信,福德到处,事业开花。他不情愿的说:“那好吧!”

我想说:名利权位虽好,但福德更好。有了福德俱足,不怕没有名利权位。没有福德俱足,虽有名利权位,亦将不保。因为,世间富贵,是要有 福德支撑的。也就是,当我们求得很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想下,我们能承载得住吗?为此,当我们自知福德不足时,我们应适可而止,知足常乐。当我们已经获得许多世间富贵时,我们一定要加强对自己福德的双修,赶快弥补缺陷,消除隐患,以保平安,以利进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本性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事业成败的是在自己的手中

我曾经讲过人生事业成败的关键是在各人自己的手中,所...

人生如何才能快乐充实

网友:法师好!我压力很大,该怎么缓解?感觉总想骂人...

人生的苦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

宣化上人:命由我立

老子说:君子有造命之学,命由我立,福自己求。祸福无...

别被不重要的目标阻挡了人生的方向

人的一期生命,掐头去尾,老天爷刚好把中间的五十年留...

【推荐】人生不能太忙,要有静下来学习智慧的时间

有一个樵夫,他数十年如一日上山砍柴,然后就赶紧到市...

在每一个过程中慢慢长大

旅游人常常会陷入这样一种误区,以为美丽的风景只在某...

把虚假面具拿掉,将傲慢自负击碎

当别人给予我们赞美的时候,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还...

为什么业障重的人口味比较重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怎样看待同事间的竞争

1、网友:请教法师对职场竞争怎么看?我的工作是要与另...

睡觉时能戴着楞严咒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人不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才能快乐,也不是只有一个人呆...

放下万缘单提一念

一、劝不可减少念佛时间以习定 承询修定问题,甚为惊愕...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

海涛法师:贫穷的富裕

一 1.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幸福不再看得那么重,而去关心...

享受五欲的快乐,求生信愿就不真切

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北宋高僧元照律师

人世间常有一句俗话:叫有多少钱,过什么样的日子。其...

您能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您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当我在外科实习的时候,每一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