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教如何看待命理之学

广行法师  2018/12/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如何看待命理之学

佛教并不主张算命,更不主张以算命谋生(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佛遗教经》),将算命谋生称为“邪命自活”,但也不绝对地反对。

隋代天竺国三藏法师菩提灯所译《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的就是关于人的命数的推算。分上、下卷,上卷主讲占察木轮相法及占察忏法;下卷讲依一实境界,修二种观,证无生忍的无上妙法。

地藏王菩萨为顺应众生特别爱算命及求神问卜的喜好,善巧方便地将众生引入佛理,消除烦恼和疑障,坚固信心。讲此《占察善恶业报经》,此经可使佛弟子明白关于命运的佛法原理,才不会落入江湖数术或外道迷信等。

佛陀还特别为了利益众生,介绍了地藏王菩萨的悲愿功德、大神通力,以及救度众生之方便法门。

世间的算卦占卜有准有不准,找十个人算能算出十种结果,你自己也被搞糊涂了,而且有一些东西是无法算准的。而占察法门是依靠地藏王菩萨的神通力来占察,地藏王菩萨了解我们的三世因果,善恶业报,这是无论哪一个卦师也比不了的。

而且由于占察法门的独特设置,使得我们是否得到感应可以一目了然,我们自己也会深刻了解到这的确是得到感应的结果。不会出现半信半疑、狐疑不定的情况,进一步我们也会对佛法中讲的道理升起极大的信心。

人的一生,八苦交煎,自己本身受业力的困缚,没有智慧来认清现前所受果报,而这里借佛菩萨力,明示趋吉避凶之道,使知所趋避,是自、他二力,感应道交,绝不是社会上普通的求签问卜、迷信神权、不自努力、妄求福寿者可比。企图预测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情是机械的宿命论,很多人误入这些外道占卜而浪费了宝贵的人生。

《占察善恶业报经》中的木轮相法正是为了破除占卜的迷信,佛菩萨才给我们这个法宝。经云:“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着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总体上看,佛教强调的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主张要多集善因,不必在意所感的果。我们所感的果、今生今世所受的果报,是往昔所造的善业恶业所产生的结果,所以最重要的是今生要集善业、造善因。

因此,针对命理之学,古德先贤有八个字值得我们铭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去做善事、好事,不要去管前程如何。

只要做了善事、好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只管耕耘,莫问收获”,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佛教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意思是菩萨怕造恶的因,而众生则不然,众生并不在意造恶的因,害怕的只是恶果,这便是众生与菩萨的差别。

与命理之学相联系的是因果报应说,这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周易》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家有“承负说”,《太平经》中讲:前辈人行善或作恶会导致今人享福或受祸,同样今人的善恶行为又会影响子孙后代。所以,儒家、道家是站在家庭伦理的角度看待因果报应的。一个人不但要对过去祖先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且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会对子孙后代有影响。

佛教的善恶业报说则主张三世因果,自作自受,强调一切善恶行为的后果应当由自己承担。清末民初思想家章太炎先生曾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人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佛教戒律方面,因果报应说深入民心。从中国历史上看,因果报应说在道德教化和安定社会人心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佛教是不支持算命这些方式的。佛家弟子是不能以算命、...

佛法不是买卖

现代人喜欢拜一些民间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些可能人品也...

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习惯从哪里来?无非就是某件事我们做多了,想多了,以...

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

圣严法师《勤修三学,可免劫数》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 因果是可以改变...

传喜法师: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

佛教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众:积极的)。佛教是迷...

雷阳公问地府官吏

族叔祖雷阳公说,从前有个人遇见阴曹地府的官吏,便乘...

烧一万个元宝,就可以免除灾难吗

问: 有个自称天人的人,说我孩子过去世是个猎人,将来...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

毁击神像与塑造神像的两种过失

【原文】 僧有毁击天神,自谓崇正辟邪,此讹也。如来说...

这个咒能够拔除一切业障的根本

我们能听到得生到净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这个咒大家都...

五欲对我们的伤害

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

忧波毱多尊者的教化

有位族姓子出家学佛,修习禅定,证悟四禅,却以为自己...

才发一念,池内便生莲花一朵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约...

佛法的体验应该从何处得入

佛法的体验应该从何处得入呢?这是每个学佛者都关心的...

星云大师《尊重异己》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只要有两个以上,就不会有绝对相同...

一天24小时的使用法

每个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小时,但是有的人不善于规划、安...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

贵人虽贵未为欣,死后还他一个坟。 三谢园亭空燕子,五...

无用与无明

一般人皆以无用为耻,而我却认为无用正是大用。 我一...

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三净肉可以吃吗

问: 佛教里有三净肉可不可以吃? 如瑞法师答: 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