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样达到无生境界

梦参老和尚  2019/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样达到无生境界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教我们不要执着。但是我们的心,非要执着不可,特别怪。例如,有几个问题,大家请我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叫你不要生心,就是叫你不执着。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你心还能生吗?那就叫无生,就是让你不生,无生才无灭。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生。

不著色生心,不著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什么都不执着了,这个心还怎么生?这是指妄心说的。待在禅堂里,班首师父经常给大家讲开示,“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我们狂妄的心,一时不停,总是要攀缘,要有点执着,当你一切都无所住的时候,而生其心,就告诉你不生心,不用文字言说,你不要瞎想,就这么句话。

在禅堂用功的时候,一进禅堂,维那师告诉你:身心放下。当要做功夫的时候,香板一打,让你放下,什么都不要执着。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既然是无住了,心不生了,这叫无生,无生也就无灭。因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我多一点解释,告诉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没有,你解释什么呢?还要解释吗?越多解释你越生心,虚妄心。

咱们众生心就是放不下,特别在禅堂用功,告诉你这是选佛场。怎么样能成佛?心空及第归。你必须得先把心空掉,但是众生心,总要捞摸点东西,总要执着点东西,你给他把境夺了,《金刚经》说夺境,一切境都给它消灭掉,不夺境你心生不起来了,就是让你不生。越解释多了越糊涂,我们学禅的人,禅门一支香,这柱香点起,在那坐,顿超直入,立证菩提,但有言说,都无实意,是灭断言说的。

第一句话,请诸位师父参话头,参过没有?当你没说话,前头是什么?话头。当你一说出就是话尾巴了,就不是话头了,还什么话头呢?参话头就是让你达到无言说,当你没说话的前头,你参吧,是什么?这是机锋。

当你说出来,就没有含义了。你参话头是什么?就要你不生心不动念,一起念一生心就不是话头了,一生心就动念了,就是话尾巴了,那还叫什么话头呢?就像我们另一种说法也是跟这个意义是一样的:父母未生之前的,谁是我?就是我爸爸我妈妈没生我之前,我在哪里啊?这是第一个参的。生我之后我是谁?你有这个肉体了,受了生之后了,我在哪里啊?我到底是谁?谁是我?我是谁?

因此,《金刚经》启示什么?让你是离言说,不要起心动念,言语道断。言语这条道路,断绝了。心行处灭,心里的思想,心行的运转没有了,灭就是没有了。

咱们要纠正一个什么东西,古人告诉我们:越描越黑。你不说还好一点,越说是非越多,给他截止不说了,没有了。所以咱这修禅的人言语道断,离开语言,心行处灭,心什么思想都没有,心的运动停下来了,没有心。

生住异灭的四相,让我多解释一点。生住异灭的四相就是没有生相,一切事物生起,这是生相,生而后住,生起来就住。举个例:当我们生下来就住世了,从不会说话到渐渐会说话,会运动了,要生活得学本事,那你在住世的时候必须得学。要住,要生存。在住的时候起变异,从小孩生下来随时在变,一岁变到十岁,十岁变到二十岁,这个变异当中就是生成过程。

你生了之后就是在向灭了走,生住异灭四相是轮流的,没有一刻停的。生时候,愿他快点长大,大的时候渐渐就快老了,老了完了就死了。生、住、异、灭循环。什么是生、住、异、灭相?每个人受的、想的一切事物,寺庙每天都在变,往什么地方变呢?往了灭了变,到最后消灭掉。

地球尽管它多少亿万万年,它每天都在变,没有一时刻停,这就是异相了。这个住相是没有的,看着是住,哪里有住相?它不停地演变,从住到异了,必须都有显现变,十岁孩子绝不是大人,他就变了,那就叫异,异是变化的意思,二十岁它不停留,它变三十,三十变四十,变完了它消失了。要产生意外,不按这个规矩循,有没有二十岁死的?有没有十几岁死的?四相随时变化的,不是固定的,循着一切事物它的成长到它的变坏,就要你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演变当中,没有固定的。

生灭,生灭法中间加住相异相,其实就是生灭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那生灭灭己呢?寂灭为乐,就是佛教授我们的,这样来理解就对了。

咱们简单地把想问我的问题跟你们说一下,再重说一遍。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样能达到无生境界?诸法不住,没有体性的,一切都无住,你这个心怎么生?心不生,种种法没有;心生,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这本来是在教你的时候跟你说明,对我们参禅的道友可不要说明,为什么?让你参,都跟你说明白了,你参什么?你就不参了。参就是不懂,父母未生我的时候,你参吧,那时候我在哪里?生下我来我又是谁呢?这些个问题是让你参的,参明白了,这叫开悟。

但是这个历程经过的非常长,禅堂参话头,你参吧,当你没说话前头是什么?那个你要明白了,就叫开悟了。话头前头是没有的,当你没说话以前有什么?就要你明白那个没说话前头谁是我,这个意思叫你破我执,在教下讲不要执着,没有我,就这么个意思。所以就是参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了我之后我又是谁,这都是要你参的,说破了还参什么?

所以参话头,乃至写个参话头,这个已经话尾巴了,不是话头了。有语言有文字都不是话头,没有说话以前,你参:“是什么?”这才叫参话头。要跟你说出来那还有什么意思?那还参什么?简单说:没有说话以前,什么都没有。因此,一切众生他不理解,非要找一个明白,越明白越糊涂,明白得越多糊涂越大。举个故事:

苏东坡跟佛印禅师,到寺庙里头来逛庙。苏东坡到观音菩萨塑像前看到观音菩萨拿个念珠。

问佛印禅师:观世音菩萨塑个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说: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就迷惑了,说:观世音菩萨拿念珠念“观世音菩萨”,还要计数?佛印禅师你给我解释解释。

佛印禅师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参去吧!我不给你解释。

两人继续在庙里头逛。

出了庙了,苏东坡跟佛印禅师说:不要你说,我明白了。

佛印禅师问他说:你明白了什么?

求人不如求己呀!

就是观音菩萨拿念珠,观音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咱们听见可能还没明白,这就是让你反闻闻自性,《楞严经》上说“反闻闻自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所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得闻如来如是章句,生实信否?”佛你说这句话,这种教导,众生能信吗?

这种道理甚深难得理解,为什么?无相法门,叫你心什么都不住,乃至布施不要执著相,就是平等了。对一切众生如佛想,普见一切众生都把他当成佛,见众生不见众生相,见众生的法身,所以你布施时候,你不执着钱的数字多少,也不要执着老和尚当供养,小和尚没修行我就不供养,这就叫执着,不平等。

平等供养,对一切众生平等平等。佛指的是“见性成佛”,见到法身,你对一切众生都把他看成佛想,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甚深般若波罗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什么都是空的,那我们为什么还会执著

问: 我是财政金融系2011级的。六祖惠能说过一句话:...

不食人间烟火的风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执最深重的地方,这是你修行不可...

【推荐】你被电脑手机绑架了吗

还有另外一种,我们更加在不知不觉被吞嚼的现象是什么...

进取和执着有什么区别

问: 平常生活中,我们常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

对自己没自信该怎么办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为了一点芝麻小事,而背负了很长...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

六波罗密需要有无我和空性的摄持

我们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要有智慧的摄...

地藏菩萨修行的时间,比这些大菩萨都久

《大佛顶首楞严经》这样说,念六十二亿菩萨的圣号,乃...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你感觉你哪一样烦恼重,你就...

发心往生者,皆得无量诸佛护念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

遇到什么灾难,就这样去发愿

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

破舌识有自体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

用智慧水去灌溉这个愿

我讲一个《法句经》的小故事给大家参考。神通第一的目...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

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是语言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中医如何看「素食够不够营养」

中医更强调吸收能力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比丘...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

【推荐】父母过逝时,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话文】 昨天收到你寄来的讣信,知道你父亲在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