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钵水使其福运增长

2019/05/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钵水使其福运增长

佛陀和弟子们们每日托钵乞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吗?其实托钵乞食是为了给众生一个增长善根的机会,使施主得到大福报,以下故事中的婆罗门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化解了心中的烦恼,最终得到证果。

舍卫城中,住着一位婆罗门,他天生聪颖灵敏、心思缜密,且拥有无数财宝,富可敌国,一生中几乎没有他想要而得不到的事物,城中的居民因而对他百般羡慕。他非常排斥佛法,常说:“布施是浪费金钱,行善是无义之举。”

一天正午,舍利弗尊者现神足通使自己变现在婆罗门面前,手持瓦钵立定不动,此时正坐下来准备用餐的婆罗门,见到突然而至的舍利弗尊者,勃然大怒,平时就看不起乞食行者的他,本来正准备破口大骂,但是当他张口时,忽然心生一计,他要让这讨厌的出家众自讨没趣。

于是婆罗门转身坐下,对于舍利弗尊者像是没看到似的,既不驱逐也不表示欢迎之意,只自顾自的用餐。

过了好一会儿,婆罗门吃饱了,便将原本要用来净手漱口的水,倒入舍利弗尊者的钵中,并说:“这就是我所要施舍给你的东西,你走吧!”没想到舍利弗尊者竟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慈悲地祝愿道:“愿您今日诚心的供养,使您百劫千生受无量福报。”说完,舍利弗便转身离去。

婆罗门看着尊者渐行渐远的身影,心当中竟不知怎的起了恐惧的念头,他一边步一边想着:“倘若这沙门将我的举动张扬出去,人们定会认为我是个毫无恭敬之心的吝啬鬼。”婆罗门愈想愈不放心,于是决定派佣人去将舍利弗尊者追回来。

舍利弗尊者离去后,便直接回到精舍,他思付着:“我该如何运用这钵水,使施主得到最大的利益呢?”不一会儿,他便想出了一个方法。

将钵中水倒入泥地中混合搅拌均匀,再将和好的水泥取出,铺设在佛陀平时所经行之处,并向佛陀说:“这位施主生性怪吝,只愿意布施些许的水,然而为了令他免堕三涂恶道,因此我将这钵水和泥,为您铺一点路,伏愿佛陀慈悲,在这块地上行走,使这位婆罗门永生永世得大福报。”

佛陀听了便慈悯地接受舍利弗的要求,入正定在泥地上步行。

这时,婆罗门所派遣的佣人看到了事情的经过,深受感动,立即返回婆罗门家中向婆罗门具陈其事,并说:“至高无上的佛陀本为一国王子,如今他舍弃了人人称羡的转轮圣王之位,率领弟子修行、持体乞食,这无非是为了让众生有修福报、增长善根的机会呀!实在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这些事。”

婆罗门听了,对于原先自己的恶行恶念惭愧无比,于是他带着全家大小一同到精舍向佛陀求哀悔过,希望佛陀能原谅自己的愚痴。

佛陀便为他们传授三皈依并说法,婆罗门当下化除了心中种种烦恼,得道证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人在福中不知福》

有位大少奶奶在嫁入豪门前,虽然也曾经考虑到彼此门不...

卖斋立毙的故事

有种情况,也是我们这现前一念心,由于我们开始修行转...

有修行,才是真正的福报

能获最胜乐,大家对此要好好想想,真的。不要再这样想...

行善后为何家里常有不好的事情

问: 为何行善,家里却常有不好的事情,请问杀生真的...

占寺院或僧众的便宜,这个千万要不得

三宝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

随时随地都能帮助饿鬼道众生

在倒剩饭剩水、丢口水鼻涕鼻血、大小便等之时,念诵观...

人有福德,鬼神护佑

《印祖文钞》提到过一个公案:有一位梦庵居士,谈当地...

世上两种人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

富翁的今与昔

富翁在自己公馆的花园里散步,烦恼尾随其后,寸步不离...

容易发怒

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

只要具足品德,鬼神都恭敬

唐朝时,五台山有个僧,法号必救,德行好。阎罗王都很...

四法圆成檀波罗蜜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天,弥勒...

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

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回事。寺院...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

先吃冰激凌 还是先拜佛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

星云大师和凤凰卫视刘长乐对话

人物简介: 星云大师:台湾佛教界宗师。 刘长乐:凤凰...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

圣严法师: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所谓「欲乐」,是因外界刺激而得到短暂的快乐感受。然...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我们看下面的九跟十,讲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内外诸...

贫穷人知因果

有一个极其贫穷的人,他住的是破草屋,穿的是破衣服,...

彭鑫博士:认为SY无害于健康的误区

传统西医认为:精液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核酸、葡萄糖...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