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诸经如是说

2019/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诸经如是说

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二知识?一者恶知识、二者善知识。譬如贼师造恶逆,杀害君父破乱天下,众生被毒殃无不加,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罪。如释迦文菩萨发意求道救护众生,四等四恩接护一切,三界五道靡不蒙度也!所谓善知识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福。——《杂譬喻经》

若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何谓为四?宁舍身命不诽谤法,宁舍身命不谤菩萨,宁舍身命不亲近恶知识,忆念诸佛无有厌足。是为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大宝积经·无垢施菩萨应辩会》

若能远离恶知识,则得亲近善知识;若得亲近善知识,则修无量诸功德。——《华严经》

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增一阿含经·善知识品》

恶知识应当远离,所以者何?恶知识者,能烧燋然,今世后世,众苦集聚。——《杂宝藏经》

佛言:“教令远离六波罗蜜,语菩萨言:‘莫学是,非佛所说,但合会作,是不足听闻、不当受持、不当讽诵读,亦不当教他人。’当知是菩萨恶知识。”——《放光般若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空行品》

见恶知识终以远离,所以然者,恶人所禀终无善行,堕人在冥不覩大明,是故说曰,不与愚从事,毕故永以乐也。——《出曜经》

诸不善法中恶知识为最,诸善法中善知识为最。一切苦法中邪见为最,一切乐法中正见为最。——《寂调音所问经》

若恶知识沮坏,则失菩萨道;受世间果报,不能至无上道。——《大智度论》

诸恶知识不善之人,以为朋友,共相狎习,围绕游从。是等痴人,行不纯故,使彼如来佛法僧宝,速疾隐没不现世间,所有经书,悉皆灭尽。——《佛本行集经》

若能远离恶知识,则得亲近善知识;若得亲近善知识,则能修集广大善。若能修集广大善,彼人成就大因力;若人成就大因力,则得殊胜决定解。若得殊胜决定解,则为诸佛所护念;若为诸佛所护念,则能发起菩提心。若能发起菩提心,则能勤修佛功德;若能勤修佛功德,则得生在如来家。——《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

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沩山灵祐禅师警策

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值遇善知识恒无厌足,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供养善知识恒不疲懈,给侍善知识不生忧慼,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五·入法界品》

善男子!其有随顺善知识教,诸佛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教,近一切智!于善知识教,心无厌故,一切诸义悉现在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因善知识,令我见佛;因善知识,令我闻法。善知识者是我师父,示导于我诸佛法故;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故;善知识者是我津济,令我得入诸佛如来莲华池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善知识者,则为慈母,生佛家故;善知识者,则为慈父,以无量事,益众生故;……善知识者,则为导师,教化令至彼岸道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传喜法师:要常常依止善知识

往往一个好的念头出来的时候,坏的念头也会出来跟你谈...

让菩提树茁壮成长,让明镜台不断清净

虽然每个人都具备佛性,却因为客尘污染,不得明心见性...

必不可少的8种朋友

一、成就你的朋友 他们会不断激励你,让你看到自己的...

善知识有三种

什么叫善知识呢?闻名叫知,见面叫识。闻名,我听见这...

交朋友时应注意什么事情和原则

问: 有人因为被朋友伤害而不肯相信朋友,我们在交朋...

8种心理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

把负面力量转成正面的能量

我们现在越早启动一念心性,对我们是越有利的。你不断...

莲花之友

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意思是像莲花一样的朋友。这实...

女人补血的最佳时间与食物

月经过后七天内是补血的黄金期 根据中医的说法,女性...

吃5种素食对抗雾霾

近日,全国多地遭遇持续雾霾天、空气重度污染,各地医...

净土宗要求你少造罪业

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

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

不看不知道,世界还真奇妙!原来我们平时所讲的俗语,...

【推荐】四觉观除去淫欲爱念

世间的邪思淫欲生生世世常更换,前世是女身时见到男的...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文殊菩萨八字最胜威德心咒

文殊八字最胜威德心陀罗尼: 唵 阿尾啰吽 佉左洛 一、...

心住在外境的二个过失

古德有一句话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原文: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

星云大师《得失心》

得失之间,是欢喜?是悲伤?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日前...

【推荐】莫耍小聪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1037-1101)在第四个儿子出生时...

十法界:六凡与四圣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

要想了生脱死,应先知道自己的工夫

古人说: 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 动中工夫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