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益西彭措堪布  2019/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地藏菩萨首先说到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三洲,南洲有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这里首要的就是揭示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等罪业的苦报。

不孝父母的苦报

【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如果生在南洲的人间,那么不管高低贵贱都是由父母养育成人的。首先是神识入到父母的精血里住胎十个月,生下来以后还要喂奶三年,之后要逐渐地教导,学习知识、学习生活技能,长大以后要成家、立业等,这多数都是由父母资助营办的,所以父母养育的恩德就像天地那么广大。

想一想母亲的孕育之苦、生产之苦,还要以自身血相所成的乳汁喂养自己,之后又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上学、成家等的费用都是父母给的。像这样,因为这个人身得之于父母,生命的成长得之于父母,这是极重的恩,所以即便是以双肩荷负着父母来力行孝道,也根本没办法报答。

但是,就有这样的众生,逆伦背理,对于恩德深重如山的父母不但不孝顺,还有的甚至杀父母、害父母,这样的罪业是极其可怕。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像孟子所说,在儿童时代没有不爱父母的。但是后来成了家,最初是听信妻子的谗言开始认为父母不对不好,逐渐的在态度、形色上表现出来,语言上说一些不孝顺的话,再发展到手打脚踢等,最终导致杀害。就像这样,当然结罪极深,要堕在无间地狱里,在千万亿劫当中受苦,没有出头之日。

不敬三宝的苦报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三宝是一切众生安乐的根源,因为佛是无上大士,开示解脱正道,法是离苦得乐的正轨,僧是能修解脱道的助伴。这样具德的三宝是群生的所依,是暗夜的明灯,是安乐的根源,是最应该尊敬的,只要以信心、恭敬来归依,定能发生解脱成佛的利益。

要知道,下至有一丝凉风拂面的乐受,都是因为三宝的恩德而得到的。但是,众生却对这最大的归依处——三宝起了违逆之心,造下诽谤、轻侮等的恶业。就像提婆达多,他以恶心推山压佛,当时金刚神用杵粉碎了山石,但仍有少许的石头伤到佛的脚指而出血,为此提婆达多以生身堕入了地狱。

在佛灭度以后,世间有泥塑、木雕、绘画等的佛像,都和真佛无异,应当视如真佛,起恭敬心、承事心而得福报。如果在这上轻毁、讥笑、破坏等就会获极大的罪。就像这样,因为毁坏住持三宝、断灭佛种,使得众生没有求福的所依、解脱的依处等等,因此这是极重的罪业。

“毁谤三宝”是总说,“不敬尊经”是别说。因为法是诸佛之师,所以称为“尊经”。彻底照了万法实相的世尊所宣说的正法,任何一句都是能使众生离过证德、反染为净、转凡成圣的不可思议的妙宝。对于这样诠示正法的尊经不生恭敬,反而起各种玷污、轻毁等的心。

僧是住持佛法者,法赖僧弘,而于僧不作恭敬。诸如此类,本来对于三宝应当恭敬、孝顺,一心归仰,反而发起了种种损害的行为,以这个罪业为因,就像不孝父母的罪业那样,死了以后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千万亿劫都没有出头之日。

《地藏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文章列表

三世因果的理解

今天继续探索因果,因为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

多行善事必有善报

《三字经》中只举了两个教子模范的例子,一个是为子三...

恶口骂人,五百世中转为母狗

不说无始以来的各种恶业,仅仅是说一句恶语,果报也是...

怎样保护学佛人的信心

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

念佛能消业障,为什么还会遇到障缘

问: 师父,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

让善良的心与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将会是与众不同,做...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

没有一件事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有一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众相恋了三年,马上就要论及...

佛法温暖千千万万个家庭

学佛不是口头禅,学佛是实实在在的实践。常言道:家和...

念佛为何要求「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要求学人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 《无量寿...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

最有营养的十种蔬菜

美国《女性健康》杂志最新报道,美国公众科学中心(C...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

食肉有什么过失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

割断欲望之绳

有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问: 弟子平时学戒、研教时,常感觉脑袋、眼睛很累,...

郭富城:看佛学书籍获益良多

郭富城,香港艺人,昵称城城,又称城仔,出生于香港,...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问: 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