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印光大师  2019/10/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大师提醒他,这是过度提神所导致,并建议他以后礼拜课诵,只须志诚恳切,不必过于提神。闭着眼睛念佛容易昏沉,如果不善用心,还会出现魔境。因此,念佛只要不东张西望,不必闭上眼睛。眼皮垂帘(就象佛像的眼睛那样微闭)心就能沉潜不浮动。

念佛时头顶痛痒,感觉头上象有东西在摩顶或头皮牵住等现象,都是念佛时心火上涌造成的。倘若眼皮垂帘,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升,不舒服的感觉也会消失了。千万不要把这些现象当作工夫,但也不必害怕它是魔境,只管至诚专心地念,并想自己在莲花上坐着或站着,观想所坐的莲花。

假如不敢想自己在莲花上坐立,只要朝脚底下想,心火上炎的问题很快就会好,久而久之,虚浮的习气自然消失。这种现象多半是由于躁妄,还没怎么用功,就想成就。不懂的人还以为是自己修行有工夫,最终着魔发狂。念佛出现好境界也不欢喜,恶境界也不恐怖,越害怕,邪神必趁机扰乱,而一旦动了欢喜心,正念就将失去。平常念佛,不能太急,急了会伤气,伤气也会使人产生震动。也不可过于缓慢,太慢了气接不上,同样会伤原气。

有人念佛追求环境寂静,大师指出,念佛应当静闹一如。在静中念,不怕周围起纷扰;在闹中念,这颗心仍然保持安静,不因闹而生憎恶,这样就不会有魔事发生。念佛产生悲痛的情绪,也是善相,但不可经常这样,否则必着悲魔。这些现象都是不善于用心导致的,应当一心静念,经常在人多的场合念,这些奇怪的现象都将渐渐消灭。

有居士说,自己念佛时见到发光的现象。大师警告他,千万不要以为是圣境现前,否则恐怕会招来魔鬼附体,最终无药可救。究其原因,在于我们从无量劫来,结下的怨业无量无边,冤家债主想来报仇,却由于念佛人有念佛的修持功夫,不能直接下手。

而念佛人一旦想得好境界,冤家债主就得其便,显现发光等境界,令他起欢喜心,以为自己修行功夫到家,甚至认为已成圣道。这个妄念不断坚固,最终将失去正念,魔鬼侵入,令他颠倒发狂,佛也不能救。世间用功修行而发狂的人,都是不注重息除妄想、摄心正念;反而还没怎么用功,就想成圣。

整天妄想圣境,象喝毒药一样昏乱,说些天旋地转,神奇鬼怪的胡话,其实都是自己妄心召来的魔鬼在兴风作浪。应当教他一心念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外,心中一概不许生起其他念头,这样自然就如长空雾散,天日昭彰。对于此类境界,不要自以为是。

假如之后又出现类似情况,应当既不欢喜也不恐惧,境界自然消失。

大师观察一位居士的根性,应当是宿世修习禅定的人,今生念佛得到感应,比如临睡时眼前现白光,礼佛时见到佛像悬立于虚空。但大师还是提醒他,虽然这些属于善境,也不可贪着。并举出明朝虞淳熙在天目山闭死关静修,得到了先知神通,能预言天人的阴晴祸福。

他的皈依师莲池大师听说后,写信斥责他,说他陷入魔境,他这才悬崖勒马。真正修道人,不要说这种境界,就算真的得到五种神通,尚且要置之度外,才能得漏尽通;一旦贪着,就很难继续上进,甚至会退失堕落。

又有居士谨小慎微,夜半念佛,眼前出现一个金甲神,吓得不敢念了,唯恐是魔境。大师感慨说怎么无知到这种地步,偶尔见到异相,就怕得不敢念佛,心就失去正念。幸亏不是魔现,倘若是魔现,魔正好趁他不敢念佛之际,进入他的心窍,令他着魔发狂,丧失正念。

既然害怕是魔现,更应该认真恳切念佛,魔才无容身之地。正如光明来临黑暗荡然无存,正来邪就灭,怎么能因为害怕魔现反而不敢念佛?自己的对治方法完全不用,听凭魔来侵扰。好比担心强盗要来,自己先将守护家兵撤到远方,这难道不是替强盗作掩护,让他没有畏惧,任意抢劫一空吗?

应当守住自心空无一物,以此清净心念佛,自然不会有一切境界。即便出现魔境,我以空空之心,不生惊惧地念佛,魔必自然消灭。

倘若在念佛时,忽然显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只要心存正念,不妄想执着,明白所见之像唯心所现,虽历历分明,并非心外之物,而是心地清净自然显现,比如水清则月显,没什么奇特,完全不生夸张欢喜,反而更加专心念佛。

这样的人,不要说佛境现前有利益,就连魔显现,对他也能产生利益,因为他不取相执着,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仍然清净不执着,魔也就不能侵扰他,心更加清净,道业得以增进。

念佛之人,只要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也不妄生欢喜,以免得到一点点境界就满足,产生退惰;没有境界也没什么欠缺。心未归一,急着想见佛见境界,这样的人不要说所见的是魔境,即便真是佛境,也会因他妄生欢喜而受损,所谓生欢喜退惰,难以受益。

应当至诚念佛,不要希求见佛见境界。修净业的人,不执着任何境界,也就没什么境界发生。倘若一心想见境界,境界就会越来越多。现今邪魔外道太多,切不可对他们抱着好奇心试探心。只要有此心,必定被他引诱,一旦进入其牢笼,将丧心病狂。

总之,大师指出,魔境与胜境的差别,在于境界与佛的经教是否符合。真是圣境,则令人一见,当下心地清净,毫无躁妄取着之心;若是魔境,则见此境界,心不再清净,反而生起执着躁妄的心。另外,佛光虽然极其明亮但并不耀眼,如果光太过耀眼,就可以断定不是真佛。

境界来了,只要用“凡所有相皆虚妄”的道理检验,如果是佛现,会更加清楚;是魔现,只要保持心不执着,境界将消失退隐。这是检验真伪的大熔炉。

印光大师永怀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

念佛放光明的道昂法师

念佛放光明 道昂法师,唐朝魏郡人。法师风神清沏,对佛...

念佛一定要「念兹在兹」

我们很多人念念佛,念念佛这个心就会像野马,就往外跑...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

为什么一念佛就邪念顿生

问: 请问法师,我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邪念顿生,为什...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五个好处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今天能来...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

【推荐】印光大师《一函遍复》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一切上圣下凡...

印光大师谈女性的做人与修行

一、笃尽己分 1.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 所言尽职分...

印光大师论孝道

一、孝圆摄世出世间善法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

省庵大师涅槃会发愿文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

枉费稻谷

台湾有一句俗话:有样看样,无样自己想。看样:学人家...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烦恼了,就要想想是谁给的我烦恼,实际是自...

钱与吃,是现代人的共同爱好

贪婪与掠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习性。从在胎中汲取母亲的...

修净土法门获得真正的长生不老

世人想求长生,殊不知修净土法门正能获得长生不老。 昙...

能走多远走多远吧

有师徒两位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一路上一边...

【推荐】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

有一得必有一失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总是有一得必有一失。爱情能够...

弘一法师供奉地藏菩萨之灵感

地藏菩萨广大灵感,为诸大菩萨中第一,其灵感之益见于...

付出之后才能有回报

有一位智者曾经对我说:凡事如果能放下自我,站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