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大安法师  2019/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设我”,这个假定,因为他是在因地作为菩萨发愿,那时候他还没有作佛。假如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如果能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能生起“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心。

这一愿特别要注意: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念十声阿弥陀佛,好像都能念,但是不仅仅是念十声能往生,它有一个念佛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具足深信切愿。十声都能念,但是你要具足这个信愿的心态,可不容易。那心态是什么呢?至心信乐。这个“乐”有时候念yào,看从哪个层面说。

首先谈至心,至心就是真诚心,不是虚假的。这个其实就蛮难的。我等众生在这里,一天到晚有几念是真实心哪?大部分都在玩假招子,虚伪的心,谄曲的心,心口不一的。

阿弥陀佛的愿是真实心里面出来的,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是真实心里面出来的,只有真实对真实,才能感通,虚假对真实,就绝缘导体。

所以,想去是真的想去,不是口头上说我想去。不是说阿弥陀佛现前要接引你的时候,你又想到世间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又想到自己的孙子还没有考上大学,要向阿弥陀佛告几年假。那你的至心就有问题了。

看这个“至”,是修饰这个心,也修饰这个信。信心是至信,纯一的信心,不杂怀疑。乐是至乐,是内心深处生起的大欢喜之心。好像一个穷人捡到一个大元宝一样的:哎呀,解决了我一生的生计问题!得未曾有,想都想不到,得了一个大便宜,喜出望外。这种心态要出来。

然后才得以发出那种希求、渴望,一往情深哪,万牛莫挽哪,只有这一念呐!

具足这样的心态,哪怕“乃至十念”,乃至就是最低限度。这愿不是说就是念十声,乃至就是至少要念十声,这里谈至多,上不封顶的,念得越多越好的。如果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当然阿弥陀佛更高兴了。

那古德一般都是三万起步,三万、五万、七万,都来计算。不要看到这一愿:哦,那我一天就念十声,其他的时间可以搓麻将了。那你的至心成了问题了,你就在找借口了。很多居士,包括一些出家人,他抽烟。他说,佛的戒律当中没有制定不抽烟。这不是找借口吗?

具足这样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作为菩萨,我能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取决于这些信愿念佛乃至十声能不能往生这个前提,如果信愿念佛乃至十念不能往生,我就不能成佛;这些信愿念佛乃至十声都能往生的话,我才能成佛。

所以,这个愿是把众生能往生作为他成佛的一个先决前提,于是跟众生的往生这桩事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在,法藏菩萨已然成佛,也就决定了一切信愿念佛乃至十声的众生都能往生。如果这个功能没有,他就不能成佛,现在他已经成佛,那这个条件、这个功能一定存在。

实际上,从佛的立场来看,当法藏菩萨发了大愿,又经过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的修行,由行填愿,大愿满足的当下,法藏菩萨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阿弥陀佛,叫作自致成佛。当他自致成佛的时候,就在他成佛的境界当中,就已然见证到十方一切众生只要信愿念佛,乃至十声,全都往生。

因为在佛的境界当中,他超越了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的。那在我们众生层面,我们有时间的区隔,才建立若已愿就若已生,若今愿则今生,如果今生还不能发愿,那就属于当愿当生的范围。

《华严经》里面,透显一个消息,就是这些菩萨在成佛的当下,见证到一切众生都成佛了,乃至都入涅槃了。在佛自证境界,一切众生已然成佛。在菩萨的因地,念念当知有无量的菩萨成佛。

所以,这个愿就具有着法界的奥秘在里面。

这条愿有一个情况类外,就是“唯除”。唯一除有一类众生犯了“五逆”的重罪,同时又“诽谤正法”,这两种罪同时造的众生,在这之外。但如果他只是造作五逆重罪,没有诽谤正法,那么他只要生大惭愧心,信愿念佛,乃至十声,阿弥陀佛也能够接引他去,这是《观经》下品下生给我们传达的信息。

但为什么诽谤正法没有办法呢?他既然诽谤正法,就没有信心,不会有愿力,那就跟这个大愿感通不了。感通不了阿弥陀佛的愿力的摄受,他就随自己的业力去流转。

善导大师对这一愿还更慈悲地又加了深一层的诠释:这只是对抑止门来说。就是这两种罪太重了,犯五逆重罪,就是在福德的层面就彻底地崩溃了;诽谤正法,在智慧的层面也彻底地崩塌了。那这两个重罪加在一起,那就是极重。

但如果这两种罪同时犯了,到临命终时忽然他一念改悔,那这时候阿弥陀佛会不会接引他呢?那肯定也会接引的,只不过是这种比例太小了。所以从慈悲摄受门来说,阿弥陀佛仍然不舍这一类众生。

这个十八愿大家常常谈,说是大愿核心,认为很容易,实际上分析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念十声很容易,“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八个字,不容易做得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电视如梦 念佛醒梦

两年前,一位师兄在学佛小组分享的时候说,她已经不看...

【推荐】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 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

【推荐】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

娑婆世界道难成

【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

末法时代怎样寻找善知识

问: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怎么样去寻找自...

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

大安法师:做不到的就全交给阿弥陀佛

我们因无明的烦恼没有断,俱生我执坚固,会有什么清净...

如何才能迅速积累福报

各位活在这个世间很重要,你要帮助别人,为了要帮助别...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

星云大师《云何应住》

无壳蜗牛,没有房子安住,成群结队的向政府抗争,要求...

超越虚妄的「我」

当深深静下来观的时候,确实发现我是虚妄的。就像我们...

济群法师:善待自然

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存,与此同时,对大自...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问: 东林寺是净土祖庭,很想了解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

如何得到佛菩萨给予的加持

我们总是觉得祈求不灵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急求果报,...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

首富只靠一粒米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

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