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济群法师:善待自然

2011/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存,与此同时,对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希望以此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那么,人与自然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中世纪,神学占据了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对上帝的信仰,使得回归神的怀抱成为人生唯一的归宿。启蒙运动之后,随着人本思想的兴起,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类在世界的地位也得到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倾向于二元对立,从上帝之子及自然之子转而成为地球的主人。人类不必臣服于上帝,更不必臣服于自然,正相反,万物不过是为我所用的消费品, 自然不过是生产资料的提供者。人类在欲望的怂恿下,将征服自然当作理所当然的权利,从大自然中无尽地索取, 以满足人类最大限度的需求。

在东方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儒家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生活的真正享受,将人与自然的感应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教更进一步提出了“依正不二”的思想。所谓“依正”,即依报和正报。佛教将人类称为正报,将我们生存的世界称为依报。正报和依报是息息相关的,依报败坏了,正报则无以生存。佛教认为,世界是缘起的,它的存在和毁灭是来自条件的成败,来自因缘的聚散,所谓“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那么,它的发展规律又是怎样的呢?佛陀告诉我们:“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一偈颂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内在联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互相影响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对立,无疑会使人类自取灭亡。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过去我们总是将自然比作母亲。尤其在人类生活的早期,万物有灵的思想曾经盛行于世界各个民族,这也使自然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 自然的奥秘被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人类开始变得狂妄,与此同时, 自然也开始失去了安宁。但无论我们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都无法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毕竟,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建造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制造了现代科技的产品,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生活还是离不开脚下这片土地。现代化环境虽能为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却不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只有回归自然, 才会使我们感到真正的放松,才会缓解紧张生活带来的压力。

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似乎只有财富才是至高无上的。可是和大自然的给予相比,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又算得了什么呢?是自然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资源,使人类得以延续并发展。如果没有汽车、电话,人类一样可以生存,但如果没有粮食和水,又能维持多久呢?更不必说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空气。所以,大自然提供的一切才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离不开太阳带来的光明,离不开江河对我们的哺育,更离不开大地对我们的负载。

现代化的生活环境需要通过劳动去创造,而大自然的给予却不需要我们用金钱去交换。我们只要懂得珍惜,懂得保护,就能永远享有。如果我们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无疑是饮鸩止渴。现在有句话叫做“年轻时以健康换金钱,年老时以金钱买健康”。我们都知道,健康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或许能以自然来换金钱,到将来,我们还能以金钱买来大自然曾经无偿为我们提供的一切吗?或许有人会说,河流污染了,我们不是还有瓶装的矿泉水可以喝吗?那么,到大气污染到无法呼吸的那一天,我们又去哪里采集新鲜的空气出售呢?即使可能, 我们为购买空气而付出的费用,又需要多少劳动才能换来呢?

尽管人类对宇宙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比地球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所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当我们居住的房子倒了,我们可以搬家; 当我们生活的城市毁了,我们可以迁徙;可当我们生存的地球趋向毁灭时,人类又到哪里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呢?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人类中心论的观点,从自然的使用者、破坏者,成为自然的看护者。不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毁坏自然,都等于是在谋害自己的母亲,那么,人类可能在这样的罪行中幸免于难么?所以,我们应该像对待母亲一样去对待大自然,像尊重母亲一样去尊重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继续得到自然的呵护,才会在它母亲般的怀抱中获得安宁。也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在背弃自然的任性行为中走向毁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国务院参事室:建议恢复我国传统饮食习惯

我们痛定思痛,常常在寻找造成灾难的原因,寻找解决灾...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圣严法师:禅的心灵环保

环保一词,已是非常流行的现代语,它的意思是:保护我...

远离魔性的欲望

若想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我们理应从培养慈悲心开始。...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

证严法师:做大地的园丁,环保地球

1、心理环保 刚才手语队表演一个呼吸的地球和大地的园...

佛教的低贪生活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这次来到贵校,跟各位进...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处事方式

从前,有一位很有修为的居士。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

济群法师《戒律的名称及作用》

学习戒律,首先要了解这一名称的内涵。为什么叫戒律?...

《心经》的般若正观

以般若波罗蜜多命名的经典,其中,玄奘翻译的六百卷般...

不要给自己埋下祸根

人每天忙来忙去,除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更多的时候...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

问: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济群法师...

【推荐】看起来像是在享受,其实并不快乐

我们明白了从自己的念头开始,也要懂得去规画自己的人...

大安法师:选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问: 选择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答: 在家居士选择早晚...

星云大师《为世界和平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虔诚地跪在您座前,请您垂听我向...

【推荐】观音菩萨在哪里呢

在各大寺礼拜佛菩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普陀山的...

不要为了求感应而修道

修道人,好像眼睛那样地清净,不能容纳一粒沙子。如果...

圣严法师《提升人的质量》

人的质量,就是人的品格、品德、气质。气质是可以改变...

到处结缘施食累积大功德

在《金光明经》有讲到两种长寿无病的方法,第一种是戒...

星云大师:药师法开示

我已出家五十多年,参加过的药师法会与弥陀佛七法会不...

同时出生的人命运为何不同

问: 既然佛教承认命运,那和法师同时出生的人今天在...

由心灵来引导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我们讲过我们生命有二种力量:一个是外境的力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