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大安法师  2021/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意思是说,若我成佛的时候,他方微尘佛刹诸菩萨众,生到我的国土,究竟必定得至一生补处的菩萨位。除其曾发愿,祈佛加持,随意而作佛事,为救度众生故,披上弘深誓愿的铠甲,积功累德,以此为因本,度化解脱一切厄难众生,自在游化诸佛刹土,修习自利利他的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导、教化恒沙无量众生,安立众生于无上真正之道,超越通途佛教的修行位次,现前疾速修习、圆满普贤十大愿王。如果此愿不兑现,我便不成佛。

这一愿传达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信息,就是快速成佛。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修行四弘誓愿就有能力了,我们的报身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应化身可以随着有缘众生作种种应化。

能够到他方世界,上供诸佛,听闻一切诸佛讲经说法,得一切诸佛的授记,得百千陀罗尼门,这是用智慧去上求佛道;然后又有悲心去下化众生,去给众生种种的帮助,使众生都安顿在无上正真之道,安顿在阿弥陀佛的慈悲愿海里面,回归到极乐的故乡。

尤其到西方极乐世界后的修行是顿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就是在弥陀愿力加持中能顿然超越,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的修行过程,一定要经过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个阶级。比如,一个带业往生的凡夫能得三不退,在念不退当中就顿然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阶级,疾速证到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位。

而且到了西方净土能够现前修习普贤之行,普贤十大愿王,这是修因证果殊胜的行门。我们每天也念《普贤行愿品》,也试图想修普贤十大愿王,但说实在话,这对我们只是一个期待、一种希求而已,修十大愿王不是我们现在的水平。

我们简单说一下第一愿,礼敬诸佛。我们对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不仅仅是要恭恭敬敬地顶礼膜拜,实际上是在一念当中分微尘数身去拜见礼敬微尘数诸佛,这不是我们心力水平能做得到的事。这是第一个做不到。

第二个,从我们心态来看,礼敬诸佛是要引发恭敬心。我们凡夫在学佛过程中也有相当的恭敬心,我们会对过去佛、现在佛很恭敬地顶礼膜拜。但殊不知这个顶礼膜拜包括三世诸佛,既包括过去佛、现在佛,也包括未来佛,都要平等地恭敬。试问未来佛是谁?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一切众生乃至地上的蚂蚁昆虫。我们能够对这些众生像对阿弥陀佛、对释迦牟尼佛一样平等地恭敬对待吗?尤其是当这些未来佛是自己的冤家对头的时候,可能连看都不想看他一眼。所以,这都不是我们现在的水平。

《法华经》讲的常不轻菩萨品,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它的当机众是大势至菩萨。常不轻菩萨一生修行的科目就是礼拜,他只要见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顶礼,顶礼时说一句话:“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有些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看不惯他:你怎么给我授记呀,你有什么能力呀,你给我走远一点。

但是在这种辱骂当中常不轻菩萨照样恭敬顶礼,他们被搞烦了,就用棍子打他。他就在棍子打不到的地方,照样顶礼:“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棍子打不管用,就用石头砸,他就在石头投不到的地方照样顶礼:“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一辈子都这样修殊胜大行。

由于他平等的恭敬、忍辱和慈悲,到临终时他听到威音王佛讲的法华经二十千万亿的偈文,现前马上证得六根清净。像常不轻菩萨这样的“礼敬诸佛”我们做不到,我们心有分别啊。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平等心显现出来,无论是对过去佛、现在佛还是未来佛都会很恭敬。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就能令我们快速成佛。

念佛法门是一切修行人快速成佛的法门,是径中径又径,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给了我们一个保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解决了轮回的苦难。如果一直在这里轮回,成佛的道路就很遥远。

一经往生,则永脱轮回,并且马上入到正定聚,中间没有取证偏真涅槃、退退进进的问题,乃至于能够现前修行普贤之愿,在一念中,顿然超出四十一个位次。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普贤菩萨在最后还要劝进善财童子以及华藏海会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原由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华严大士赞叹净土法门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

偏执无生之理,轻视往生之事

执著有往生的事相,虽然不了解无生的道理,但老实念佛...

阴鬼变佛光—念佛不怕阴鬼

一句「鬼话」,人心惶惶,花草变色 有一天,一个念佛会...

「从生至生」是什么含义

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这样一段经文:二人...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个很奇妙的格式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佛在《地藏经》中说,如果未来世诸众生等,或者在梦中...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原文】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

这个法门看似平常无奇,利益却不可思议

原文: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

我们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

修净土法门,我们都会念佛。但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我...

如何依止善知识

一、善知识的名义 善知识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一般是讲知...

转纷诤为正义.化戾气为祥和

面对今日社会种种纷诤、不安、惶惑等乱象,我们要如何...

开开心心过好今天

过去今天看今果,将来今天看今种;人生一辈子时间,高...

为自己开运最好的方式

在所有开运的方法中,祈求观世音菩萨,可说是一个最有...

好家长必备的九个好习惯

一、终身学习与孩子一道成长的习惯; 二、真爱和严格...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

应该一门深入还是深入经藏

问: 一门深入和深入经藏是否矛盾,我们到底应该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