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佛源老和尚  2020/0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的?他们就是私心太深,贪心太重,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所以我们不能有私心,不能放逸,不要贪求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一切都是无常。

为什么要出家?就是要把这个东西看透、看破、看空,日子一天天过了,该趁年青时赶紧努力用功,谁知道自己哪天死?什么时候得病?你看明良师的哥哥,还很年轻,一下子病倒了,快要死了,所以出家人对这个问题要抓紧,只要用功,无论什么时候死都不要紧。

我现在能跟大家在一起很好,坐支香,充充壳子。你们有的参话头或念佛持咒,但有的认为坐着没什么意思,不如看经学教理,将来可以做事搞应酬,如果有这种思想,功夫就用不上,因为这样用功心不专。

出家人最重要的是用功了生死,生死不了就好可怜的,人总是会死,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岁也要死,你没有了生死,你死了去哪儿?一点做不了主。

武汉有人写信给我,说他们的方丈和尚这次在南华寺传戒,传菩萨戒时,脑溢血中了风,现在慢慢好些,手还抬不起来,但心里总是不平衡,有人去看他,他就激动就哭……这个是什么境界呢?

他也是从小出家,大概大我三四岁,抗日的时候,我们做同学,搞了几十年,这个问题他还没有弄清楚,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谁也跑不了,死时节节支解很痛苦的。若真用功有了把握,病从何来,死往何去,还有什么烦恼而放不下呢?总会要死的,不可能不死,只要把死的问题,尽量宽阔,悠悠生死,这就自由了!

要了脱生死,唯有好好用功,把握自己这个念头,守住这一念真心,你要死就死,不死就不死,死就是还债,人生在世就是还债,你自己过去生中所造的一切业,这个是业债。做好事得好报,做坏事得恶报,这都是还债嘛!

世间有什么好留恋呢?生死有什么可怕呢?为什么到了这个生死关头,对这个问题还这么烦恼?就是平时功夫没有用好,若平时对生死有了把握,死就死,死了再来,就有这个愿力。当然,要有把握才行,没有把握再来是变牛还是变狗呢?这个问题就危险了!

所以起心动念,都是生死事情。拜佛的人,一天到晚连做梦也在念佛拜佛,那么你临终时,阿弥陀佛极乐境界就现前,那就是你往生的地方。

杀鸡割狗的人,一天到晚在那里杀在那里卖,这个精神境界就在那里造业。卖鱼的人不知腥臭,吃的是鱼,卖的是鱼,做梦也是鱼,死了不变鱼变什么呢?一个卖猪肉的,偷偷摸摸卖灌了水的猪肉,工商所查出来要没收他的猪肉,还要罚款,他就拿着砍猪肉的刀,乱砍乱劈,把工商所的所长砍死了,自己跑回去也割手自杀,这人死了肯定变猪,逃不掉的,自己要还债,如是因如是果。“一步一脚印”,做一件事就种一个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修佛法让心灵超越烦恼痛苦

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什么是轮回的因果相

问: 什么是众生轮回的因相、果相? 济群法师答: 因...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佛说八种大悚惧的事情

这八种大悚惧的事情就是要经常思维八种使我们感到害怕...

要想了生脱死,应先知道自己的工夫

古人说: 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 动中工夫十分...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人生是苦,化苦为乐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

感受我们自己的心

常常,我们能感觉到自己心的变化。同样的一颗心,却时...

世间好人坏人亦无常

从世间方面而言:能言善辩、知识渊博、智勇双全之人,...

曾国藩的观人四法:信、气、理、言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应该...

断恶修善,回向极乐

善恶的定义是什么?佛教所讲的善恶与世俗上讲的善恶有...

印光大师嘉言录--论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无常 ●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

佛说不清净的布施

佛告诉毗耶娑,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

让心如莲般柔软清净

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

开悟的前提

学人立志于成佛作祖,必以开悟为入门的初步。而开悟亦...

临终时身不由己,鬼神引你入恶道

《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一段就是说鬼神能使你堕恶道,因...

大安法师:用念佛来耕耘菩提心

我们发的菩提心,就是一颗种子,要播种在我们的心田里...

为什么邪见的过失,比散动还严重

丑三、治失坏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随释此因...

参禅必修的课程

有一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

行善要及时

庄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