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经不可不读

莲池大师  2020/04/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经不可不读

原文:

予少时见前贤辟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视,罔觉也。偶于戒坛经肆,请数卷经读之,始大惊曰:不读如是书,几虚度一生矣。今人乃有自少而壮而老而死,不一过目者,可谓面宝山而不入者也。

又一类,虽读之,不过采其辞致以资谈柄助笔势,自少而壮而老而死,不一究其理者,可谓入宝山而不取者也。

又一类,虽讨论,虽讲演,亦不过训字销文,争新竞高,自少而壮而老而死,不一真修而实践者,可谓取其宝把玩之,赏之,鉴之,怀之,袖之,而复弃之者也。虽然,一染识田,终成道种,是故佛经不可不读。

译文:

我在少年的时候,见有前辈的人妄议佛教,以先入之见为主,跟着作小人的短见,自己还不知错。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的佛经流通处中请得数卷经阅读,始大吃一惊。心中暗道:“假如不是读这些佛经,几乎将虚度这一生啊!”

可叹现在有许多人,从少年到壮年到老年一直到死,从来不曾看过佛经,或以为佛经不屑一读,这些人可说是面对宝山而不想进入取宝。

又有一类人,虽也读过佛经,但只是为了采摘佛经中的优美辞句,来充实自己谈论的资料,或用于写作,助长文章的笔势,这些人自少年到壮年到老年一直到死,从来没有认真地去探究佛经的义理,可说是进入宝山而不知取宝。

又有一类人,虽然也对佛经的义理进行讨论,或对人讲演,但只是凭肤浅的认识对着佛经释字销文,或妄自标新立异,以显高明,这些人自少年到壮年到老年一直到死,从来不曾依着经教去真修实践,可说是把取到的宝物当作玩品鉴赏,有时抱在怀中,有时拿在手里,然后又把宝物丢弃了。

这些人读过佛经虽没得到实益。可是,只要一入阿赖耶识田中,终能成为得道种子,所以说佛经不可不读。

竹窗随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达真堪布《学佛与修行》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开示一下,什么叫做学佛,什...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

女人在生理期可以念佛诵经吗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

圣严法师《`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种因缘观,能帮助我们转变观...

我们为学佛修行付出过什么

现在很多修行人都没有学佛修行的动力。什么是动力?就...

睡觉时能戴着楞严咒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当我们谈到修行佛法的时候,通常都会听到人们说:我只...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

造佛塔与绕塔的功德

塔的历史典故 佛塔,梵文译名是窣堵婆(STUPA),略译...

正念精进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我们说生命很重要,真正生命重要的意义,是在于我们能...

高僧大德对夫妻情爱的开示

一般守五戒的佛教徒,尤其是净宗的同修们,一定会深自...

做父母的要以五事来对待儿女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

蔡礼旭老师:不接受孩子坏脾气的威胁

在家庭里谁当黑脸好,谁当白脸好?现在我以自己亲身的...

诓骗同伴的鸟儿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比丘尼,其中有位年轻的比丘尼,他...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

体悟苦谛的小沙弥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病好的几则故事

消灾治病有求必应 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

弘一大师《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第一章 译名辨异 梵名乞叉底檗沙,...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

佛教徒要学会智慧的放生

佛陀制定的一切戒律,都是让我们懂得众生平等,尊重自...

临终注意事项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适由山转来汝书,知汝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