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念佛的人有三种,你是哪一种?》

圣严法师  2010/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灾祈福,解怨释结。

第二种人,是为了人间苦多乐少,生命危脆,所以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待至位阶不退,再入娑婆,广度众生,成就无上佛果。

第三种人,相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此如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所说:「若知心本来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即是净佛国土,更不须向西方。」五祖弘忍门下诸师,则多用「齐速念佛名,令净心」。他们念佛,都没想到求生西方,但是每次念佛,都感到身心宁静,烦恼减少,而且自己的心力越来越能与佛的慈悲愿力相应。此正是□[无量寿经》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体现。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自己能得到利益,其他有关的人亦能因他而获得利益。这就是因为念佛恒常不断,最後必得念佛三昧,必发悲智愿行。这一等人,虽不求生净土,但亦不得不生。得到念佛三昧时,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一不二,那时,时时处处都能见佛在说法,时时处处无非极乐国土了。

依佛法来说,第一种人,仍属於人天善法,所谓民间信仰的层次;第二种人是正信的佛子;第三种人则是上乘的利根。由於众生的业深障重,在修行净业时,一开始即以第三种人自居,是不安全的,也是不切实际的;然而仅以第一种人的立场来念佛,所求又太少了。以第二层次来修念佛法门,是最落实可靠的,既可深植善根而臻於上乘,又能兼得消灾植福的现世利益 。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

近几年,常常往返于国内外各个城市之间,不仅身心疲惫...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路边的「阿弥陀佛」

在台湾参学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台湾的道边路旁,...

净土法门是不是恶人当机

问: 请教法师,我听人说净土法门恶人当机,佛又偏怜...

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

大安法师:带业往生的本质特点

你说一个凡夫念佛人一点错误都不犯,这也是不可能的,...

圣严法师《心怀大悲,世界大慈》

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亲被称为慈...

圣严法师《人的三世因果观》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乃说...

圣严法师《互信的建立》

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建立在诚恳的基础上,有诚意才能得...

圣严法师: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

观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观音菩萨是佛教里众多大菩萨中的一员,但是观世音菩萨...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问: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证严法师答: 凡夫从...

峨眉山镇山之宝通永老和尚精进念佛开示

踏实修行 精进念佛 简单介绍: 上通下永老和尚,是当今...

心向素时即已放下屠刀

心向素食亦是放下屠刀的一种形式,对于自己的精神宣示...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

爱是一种支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逃难的人...

念佛有哪些规矩和注意事项

问: 念佛有哪些规矩,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 念佛本...

白岩松采访证严法师

帮别人也是帮自己 白岩松:今天也分享了很多故事,很...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