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负债为牛之宿缘

2020/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到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一日,佛于早晨天亮之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当时,有位远方来的人,牵着一头肥盛有力的大牛,卖给了城里的人。城中有人买下牛之后,便打算要宰杀这头牛。因为这头牛非常壮硕有力,牛主人担心牛会突然奔逃,便雇请十多位壮士,一起牵着牛回家,走到了城门,与佛相遇。

牛远远见到佛,心中既悲且喜,便使劲扯断绳索,朝佛奔去,力气之大连牵着它的十几位壮士也没办法制止住。阿难尊者见到此情景,担心牛会触伤佛,便向前想要把牛驱逐到一旁;在旁的众人,都心怀怖惧,唯恐牛会伤害佛。佛知道这头牛过去的宿命因缘,安然以待。

佛告阿难尊者:“让这头牛过来,不要呵斥它!”牛便径直朝佛走去,来到佛前,屈前两脚跪于佛足前,泪水纵横,哭泣说道:“世尊!恳请您发大慈悲,救济我脱离这危险厄难。今天能遇到佛,是我脱离苦厄的时候了。佛出现于世,是为了救拔众生,百千万劫难遭遇。唯愿佛垂慈救拔我,度我脱离苦难!”

佛言:“善哉!甚可哀愍,你因为过去心中迷惑,所以才遭到这样的祸患。”

此时,阿难尊者、天龙、鬼神以及所有在场的大众,无不愕然,甚觉奇怪,不知为何畜生道的牛,竟然自己前来归依佛。阿难尊者于是长跪合掌,向佛请法:“这头牛见到佛,为何自己知道要归敬佛?请您慈悲开示这其中的因缘始末。”

佛说道:“过去久远以前,有一位转轮圣王,统治着四大部洲。这位圣王有一千位王子,并拥有七宝;以正法统治,从不冤枉人民,所以天下太平,人民安宁,五谷丰收。这位转轮圣王又具足四德:其一,他视民如子,人民奉事他犹如对自己父亲一般;其二,对于沙门、修行者以及长者,无不恭敬;其三,健康长寿,未曾患病;其四,四方都宣扬他的仁德,美名遍满十方。

一日,转轮圣王游观四方,正要回宫。见到过去的一位亲友被债主捆绑拘禁在树上,逃离不得,圣王的七宝侍从,便停住不前,圣王觉得奇怪,问为何停止不前?侍从回禀:“见到一位过去的亲眷,因为亏欠五十两金,所以被债主拘禁在树上,无法离开。”

圣王便告诉那位债主:“解开他身上的绳索,放他走,我给你加倍百两金。”这位债主说道:“我又欠了某人百两金,需要偿还,所以不能放他走。”

圣王便告诉他的臣下们:“回到宫中后拿百两金给他。”臣下回答:“好!”于是债主便放此人回家。

之后,这位债主数度到王宫,想要拿这百两金,却都拿不到,因此无法偿还欠他人的百两金。就这样经过了无数劫生死轮回,周旋往来,始终都没有偿还所亏欠的钱,直到今生,这位债主堕为牛身,被卖所得的钱——数千两金,即用来偿还过去所欠的债,而前来归依佛,这都是过去宿世因缘所感。”

佛告诉阿难尊者:“当时的转轮圣王就是我;那位债主就是这头牛。佛是圣王,为他担保要给他百两金偿还所欠之债,最后他却没有拿到,所以他现在前来归依佛,向佛请求救拔,偿还所欠之债”。

佛告诉牛主人:“佛为您行乞化缘,加倍偿还给你。”牛主人不肯,还是想要回这头牛。佛又说:“我秤这头牛有多少斤两重,就给你多少斤金。”牛主人还是不肯。此时帝释天和大梵天都从天上下来,合掌向佛说:“佛不用行乞,他所要的万千亿两金,我们给他。”于是帝释天、大梵天和四天王便铺了两张牛皮,在上面积聚种种金银珍宝,满满地堆在这两张牛皮上,这时牛主人才愿意放牛走。

众人将牛牵到祇洹精舍,走进中门时,牛观见佛的身相与诸圣众的形貌,以及诸菩萨众德行,光光堂堂,犹如星空中的明月,威神遍照,远不可计。心生欢喜,念佛、念法、念僧,因此功德,七日后命终,得生天上为天人。

此天人回忆起过去宿命因缘,以及佛的功德,便来到人间,散花供佛,至诚顶礼佛,以报答佛的恩德。佛为天人开示,天人即发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下证不退转地,得无生法忍,后又回至天上。

典故摘自:《生经·卷第四·佛说负为牛者经第三十九》

省思:

因缘果报是真实不虚之理,一切果报,唯吾自招。所谓有因必有果,若欲灭除苦果,唯有在因地上断恶修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否则,“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焉能不戒慎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今生富贵是何因

修地藏法门,第二十四种利益是:宿福受生。你前生有善...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

反思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众生

等到临死的时候,你一生所造的恶业,都到了秋后算账的...

世界上最不值的交易

给你一元钱,然后你给我一百元可否?我相信古今恐怕无...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问: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

对露笑脸的人是不会动刀的

如果你对十个人微笑,他们其中只要有三人对你笑,你就...

人走霉运的三个原因

一、邪淫心重的人。 第一个消减的是福禄。官位降低或不...

人在福祸快要来时,观察他的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悟空问佛

1,有一天,悟空问佛祖:什么是爱情? 佛祖说:我请你...

「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

印光法师告诉我们: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

倓虚法师讲述观?音菩萨显灵的故事

说起感应来,我还亲眼看到几件观音菩萨显灵的事,这里...

恶口骂人变丑女 见佛欢喜转庄严

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赖提公主,有十八种丑,都不...

佛教徒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青草半埋红粉骨,黄...

星云大师幼年期的宗教薰习

我出生在江北一个神佛信仰混合的家庭里,大概从我三、...

世间上有五件事无法避免与脱离

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入舍卫城托钵,途中看到一名梵志...

今生错失净土,六道劫数长远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

不穿袈裟的和尚--梁漱溟

梁漱溟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算是比较活跃且具有一定影响...

圣严法师《佛教的修行方法》

修行的意义 今天的讲题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

古代母亲教育子女的用心之事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自襁褓至幼年之时,其衣食住行...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