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净界法师  2020/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圆: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那么“偏”跟“圆”这两个都是不简单,都是大乘的发心,只是说这两个人智慧的理观有点不同。

我们看什么是“偏”,是说这个人“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他没有在真如本性如实地安住,他是心向外攀缘的。虽然他内心有调伏力,有引导力,但是缺乏安住力,缺乏空性的安住力,所以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功勋不忘,知见不泯。”

功勋是约着他所修的善法来说;知见是指他能修的心那个自我意识。欸,这件事谁做的?我做的!心里把它记下来。也就是说他没有安住空性,心中经常有自我意识在活动,有“我”就有“我所”,那么这种发心名之为“偏”。

古人对这种人定义为有悲无智,有悲愿来救度众生,但是理观太薄弱,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太薄弱。这种人会有两个结果:第一个容易退转,因为你的心向外。

如果你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可能没有事,但是不幸的是你生长在末法时代。末法时代的人我是非很多,你没有站在一个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修学圣道,你去取这个相,可怕的是末法时代的相大部分是杂染的。

所以智者大师说,正法时代修学圣道,就像是在一个干净的地方追求珍宝;末法时代修习福报,就像是在垃圾堆里面追求珍宝,你要忍受那个垃圾。

第二个,心中向外攀缘的结果呢?你很容易受伤。受伤是怎么回事?是你自己要取的,因为你现在生长在一个杂染的环境。就是大家烦恼比较重,带着烦恼来修行,没有安住空性,没有站在一个本来无一物的角度去做你该做的事,你去取外相的我相人相,你自找的嘛。

你就是生长在一个佛陀说的魔强法弱的时代,充满垃圾。智者大师说,我们大家在末法时代修行,是在垃圾堆里面追求珍宝。

你如果不向内安住,第一个容易退转,第二个进步很慢。你站在自我意识来修学,就是说,你认为有自我意识,就糟糕了!就是烦恼是真的,业力也是真的,生死也是真的了。你站在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站在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站在本来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你花的时间就要很多很多,而且效果非常差。

套一句《法华经》的说法,你坐了一个不好的车乘,你没有坐上大白牛车。就是你修了几十年还是这副德性,因为你没有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

那怎么办呢?我们看最后一个:“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如此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这个圆满发心不错,能够法法销归心性。先找到生命的本来面目,“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叫称性起修。站在真如本性的角度发动菩提心,发动六波罗蜜,所谓的众生只是心中的影像,所谓的佛道也是心中的影像,是借假修真,假借这个影像来修真。所以,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不是在受用人生。

如果你没有安住空性,逆境对你是伤害;你安住空性,《楞严经》说,叫“顺逆皆方便”,酸甜苦辣对你都是帮助。你把人生当真实有来受用,进步就很慢;你把人生当做一种借假修真的历练,那又完全不一样。

借你的顺境来启发我的信仰,借你的逆境我自己感到惭愧,因为我今天会遇到这个逆境,有这个罪业,我要自我反省。所以顺境逆境对我们来说,通通是增上的力量。人生的酸甜苦辣,全部是增上的力量。但是你的心理素质要够,就是要安住。

所以安住真如的结果呢?就是不见一法,离心别有,完全销归心性。人生只是自我要求,外境只是给我一个历练的对象。所以,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最后证虚空之果,“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如果我们很认真地学《楞严经》、《法华经》,会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真理,就是我们内心世界有一个轨则:你放下的越多,结果得到越多。这种思考模式,跟我们一般思考模式刚好相反。我们认为要去取,要去追求,一般人认为你追得越多,你的心贪得越多,得到越多。这种思考模式跟经典刚好相反。

佛陀说:你把所有都放下,结果你成佛;你本来就没有,结果你万德庄严。你追求世间的快乐,结果你障碍重重;你放下世间的快乐,你照样有快乐,但是你那个快乐叫作功德庄严,一种自在的快乐,你一点都不会损失的。

所以,我们最好早一点告诉自己真实的道理,就是你要训练一个佛的知见,这很重要!要训练一个好的思考模式,你才有办法达到临终正念,这不是强求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在世谁最可靠

今晚我有机会在此与各位宣讲佛理,真是高兴。现在我要...

十修歌

十修歌 一修人我不计较 二修彼此不比较 三修处事有礼...

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

人生十五条

1、人生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

宣化上人:受苦是了苦

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修道人为什么要修苦...

不愿做老二,谁服你做老大呢

说起来,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十分凑巧:在俗家兄弟三人...

把人生看做一次旅行

《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说道: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

人生当前之所受

人一生、自出生到死亡,中间就是用痛苦来联系的,所谓...

干涸的心灵需要佛法的滋润

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感受到...

为什么有的人轻轻松松就能赚钱

每一个人有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

《佛说离睡经》十种离睡之法

《佛说离睡经》前半部分乃述目犍连尊者独自在寂静处经...

善恶因果为什么不能立即成熟

在五光十色纷繁芜杂的世界中,有些人财势富足,而有的...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漫画版

印光大师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念佛秘诀 都摄六根...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海涛法师《净土经典菁华选辑》

一 1.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2.其有众...

无欲之人是否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呢

问:弟子是生意人,看着各商家的竞争,自己又能力有限...

人生箴言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 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

玉米的众多功效

玉米是抗眼睛衰老的极佳补充食物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其实,你谤法的次数不少

凡是不怕后世苦的人,他就去乘那个恶趣车,就落到恶趣...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