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净界法师  2020/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地】

譬如大地是总说。

【能生长万物;菩提心亦如是,于一切佛法能生长摄持故。】

大地有两种功德: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它能够生长万物。古时候是农业社会,所以他们的经济来源都靠农作物。农作物当然要有肥沃的土地,所以你发了菩提心,表示内心开始在增长功德了,这第一个。因为你很可能会遇到因缘,就愿意去做,因为你有这个思考模式,就可能会有这个行为。这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生长万物。

第二个,从利他的角度。你能够荷负众生,就容易生起大悲,因为你知道你跟众生的关系密切,跟众生是有关系的,是互相成就的。所以你发了菩提心以后,就能够使令你所修的一切佛法的功德得到摄持。佛法讲摄持就是它会不断地辗转增盛,你就有可能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比今天进步。因为你的心态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你不断地在进步当中。

这第一个,是总说。以下别示。别示当中,二到七是因地,后面的八九十是果地。

先看二到七。

【譬如大藏——取物无尽;菩提心亦如是,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周济有情亦无尽故。】

【譬如宝矿——出生种种珍宝;菩提心亦如是,修持净戒波罗蜜多,出生种种功德故。】

【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忍辱波罗蜜多,虽遭遇违逆众缘,皆能忍受,心不动故。】

【譬如金刚——坚不可坏;菩提心亦如是,修习精进波罗蜜多,勇猛牢固,他不能坏故。】

【譬如山王——物无能动;菩提心亦如是,修习静虑波罗蜜多,于诸境界,心不散乱故。】

【譬如药王——能治诸病;菩提心亦如是,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能对治烦恼所知二种障故。】

这个地方讲到,菩提心对六波罗蜜的加持。

第一个,先看它对布施的加持。就是说我们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心中没有任何的引导,反正人家布施,我也布施,但这样的布施叫善业。如果你内心当中为了求生净土、为了成佛而布施,那就不是布施了,那叫作大藏——一个广大的宝藏,你就能够从这个宝藏里面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就能够“周济有情亦无尽”。你的心量广大,虽然做得很少,但是你布施时心量是广大的,所以以后得果报,就比一般人来得殊胜庄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从持戒的角度,“譬如宝矿”——就像金银宝矿出生种种珍宝。这个宝矿经过不断地提炼,它就出现黄金了。“菩提心亦如是”——你因为这个菩提心的摄持持戒,就出生种种的功德庄严;因为有愿力在引导,所以你就有这个戒体。是你持戒有菩提心的摄持,叫作一种广大的功德——广大性、决定性跟方向性。因为时间的关系,后面有一个地方专门讲持戒的,我们再来谈这个主题,就是持戒跟菩提心的结合,在修行篇再来谈。

第三个,“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忍辱波罗蜜多。虽遭遇违逆的众缘,皆能忍受,心不动故。”忍辱跟精进这两块太重要了!尤其是忍辱。我们一般人要成就功德不难,但是你要成就大功德就不容易了。我们过去生造了很多善业,但也造了很多的罪业,所以你修行时,一定要承受逆境的刺激,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你的抗压性,承受压力的能力要强。

过去我在参加斋戒学会时,我永远记得忏公师父有一次在斋堂的开示。他说:“我们一个修行者,刚开始要知道怎么去拜佛、念佛、持咒,接下来干什么呢?”

老人家就对着我看一眼,他说:“就是要忍辱,忍辱以积大德。”那个时候我听了以后非常震撼!修行,你要成就大功德,对逆境的包容心要够。你不要说,老娘不干了!那你就完了。所以说,我们人生会有很多考验,你要像大海一样,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你要能够包容一切。

第四个,“譬如金刚,坚不可坏,菩提心亦如是,修习精进波罗蜜多,勇猛牢固,他不能坏故。”忍辱跟精进,不是法门,是调心的方便,但是它非常重要。一个人能够在逆境时安忍不动,在顺境时保持进步,不管用什么方法,要让你永远保持进步,太重要了!所以你发的愿,不能发得太小,要发得大。因为修行它是点点滴滴的。你要有一种愿力,有一个愿景,才能够不断地保持进步。

第五个,“譬如山王”。这个山王就是一个很大的山,它如如不动,所以物无能动,一切的物不能够动转这个山王。一个有菩提心的人,在修习念佛时,修习“止”,你心不容易散乱。所以这个佛号,它要从妄想走出来,前面还真需要有一个目标才走得出来,有一个愿景来引导它。

第六个,“譬如药王”。药王是指智慧,它能够治一切的病,菩提心亦如是。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能对治烦恼所知二种障故,调伏烦恼障跟所知障。

“止”、“观”我们讲一下。这个第五跟第六,止、观,它开始在破妄显真。那心地法门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其实只是前方便,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正修,你真实的心地法门,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就在止观的地方修。

但止观有个问题,容易有魔障。所以《楞严经》讲到五十阴魔,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我要讲一下。我们过去生结了很多善缘,但也结了很多的恶缘。如果不幸随这个恶缘跑到鬼神道去,就糟糕了!他就很容易来干扰你。这时你的心态、心理素质就很重要。《楞严经》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内魔不生,外魔不起。你心里面不要受干扰,不要去攀缘,他绝对不可能伤害你的,不可能!

《楞严经》讲得很清楚,你走在佛道,他走在鬼神道,这两个本来就没有交集,他顶多现出一个影像,然后你自己取着这个影像,自己伤害自己。就是说他现出一个影像,是你自己要攀缘的,你自己要接受的,叫作自心取自心。不是说他有本事,跑到你的心中伤害你,不是这个意思。

他是误导你,现一个影像让你快乐,现一个影像让你恐怖,然后你恐怖快乐的心态,破坏你的止观。这时你要能够安稳不动,你的目标就很重要了。除了调伏爱取的力量,你对未来的目标就很重要了。所以《楞严经》讲,没有目标的人在修止观,很容易被这些感应神通误导,最后走入歧路。

有人做一个统计,说出租车司机发生车祸,大部分是在什么时候?诸位知道吗?就是没有乘客时,因为没有乘客,他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到处转,结果就很容易发生车祸了。他有乘客,心中锁定一个目标,他特别有精神,就不容易发生车祸。

所以念佛也是这样子,修止观也是这样子。很多人修行的过程当中,中间就开始被误导了,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他的心理素质就不好,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都不够。所以我们为什么像山王如如不动,像药王能够调治一切的障碍,就是跟菩提心有关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之意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

会供的殊胜功德利益略说

会供是我们经常修的一种法。会供不仅仅是一种供养,其...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

念弥陀圣号也可以所求如愿吗

问: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求妻得妻,求子得子,那...

应多看家人的优点和功德

有些人对身边的人总是不服气,总觉得对方不如自己,自...

菩提心是吸铁石

我们不伤害众生,自己就不容易被众生伤害。你不想受苦...

扫地的功德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清晨,给孤独...

参禅的入门方便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

这样的念佛方法正确吗

问: 在念佛的时候一直用法师所教授的方法,创造念佛...

是今生重要还是来生重要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法国百货公司的店员,有一...

阴鬼变佛光—念佛不怕阴鬼

一句「鬼话」,人心惶惶,花草变色 有一天,一个念佛会...

如野马一样的妄想心怎样调伏

祖师们确确实实了不起,想了很多办法,写了很多文章,...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轻人问。 因为有的人心太小...

教你如何甄别真假出家人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

阿罗汉身具胜香的因缘

佛陀涅槃百年后的印度,崛起了强盛的孔雀王朝。其国君...

李嘉诚:我之所以不失败,只因记住这7个词

是什么让并未受到很多专业教育的李嘉诚创造了今天的商...

净土学人要做钝功夫

对净土经典的熏修如果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我们的举心...

星云法师:修行的真义

「现在的人常说要修行,其实只不过是将修行当作『懒惰...

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单

这句名号是要用信愿来庄严的,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

佛教法器的种类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

因果报应不虚假

汉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童年即以孝顺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