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僧家之待客

2021/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僧家之待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活一世难以一帆风顺,常是苦多乐少。烦扰困于心,无以解决,常纠缠不去,积郁成疾。故大德高僧那般泯除妄执、超脱生死的人生境界格外令人向往。因而,不少人通过和出家师父往来互动,亲近佛法,感受僧家清净坦然的生活之道。从古至今不乏名流大家交游高僧大德的记述。

早在晋代,在家人同僧人的交往便见于书中记载。《晋书·谢安传》载述谢安没有出仕的时候,“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其中的同行者支遁,便是当时的东晋名僧,精通佛理,且有诗文传世。

由于寺庙大都坐落于山林幽美的地方,与僧人一同登山涉水、吟诗谈禅,是唐宋文人与僧人交游比较多见的方式。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同东林寺僧人法演、智满、士坚、神照等十七人曾游览庐山东林寺。白居易在《游东林寺序》中写道:

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古时交通多有不便,住宿等商业模式并不发达。旅途之中,遇到可以寄宿的寺院,安顿疲劳的身体之余,还能感受清净幽美的方外境界,自是别具风情。翻检文人集册,可以发现大量“宿寺”的题咏。张继《宿白马寺》有云: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古时寺庙接纳挂单为羁旅人士提供方便。宋元之际的文学家邓牧游雪窦山,“主僧少野有诗声,具觞豆劳客,相与道钱塘故旧”,诗中的僧人热情地邀他住宿;清人罗文俊游岳麓山,“山僧煮茗清谈,烧笋侑脱粟,饱食一过,清芬可人” ,领略到山中寺院的恬淡与素斋滋味。

由于寺庙多偏僻幽雅,僧人待客至诚,古代读书人不少在寺庙临时寓居,读书备考。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到京城汴京参加进士考试,就寓居兴国寺,在那里与其弟苏辙一道悉心准备,于次年二月通过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大获欧阳修赏识,名震京师。

“客至莫嫌茶饭淡,僧家不比世情浓。”僧人对待来客都是平淡从容,不以贫富贵贱来区别。《南海寄归内法传》记载:过去佛陀住世时,客僧到来,他亲自唱道:“欢迎!”印度僧人更是定下不少待客的礼仪,接待来客时,不论是新客、旧友、弟子或老朋友,都须上前说“莎揭哆”,即“欢迎!”如发现来的是新客,应接着说“窣莎揭哆”,即“非常欢迎”。来者幼小,请他在僻静处居坐;来者尊老,则请他坐到堂前。

佛门讲“待客以至诚为供养”,佛门的待客之道,其实就是平等至诚,不做什么排场讲究,而在平淡诚朴之间见真情。因为与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持有一颗朴实、平等的心。

唐宋时期,不少士大夫佛学修养亦颇深厚,与僧人的交游中留下了不少禅门机锋公案。《五灯会元》中有这么一则故事,苏轼在荆南时,听闻禅师玉泉皓机锋敏捷,想领教一下,于是换了身便服去拜见。

玉泉皓问:“尊官高姓大名?”苏轼故意说:“姓秤,就是秤天下长老的秤。”禅师突然大喝一声道:“那你称一称我这一喝有多重?”苏轼无言以对,对禅师以尊礼相待。

寺院是僧人们主持弘法之场所,自有其清净庄严。善信们入得寺院,虔敬礼拜诸佛菩萨之余,诵经品茗,漫步静心,本足以调适心情、减轻忧虑。佛门有云:“世情看淡一分,则道念增长一分。”出家人求无上佛道,他们远离俗念,清净高洁,我们本不宜多有打扰。但若有机缘,于僧人中遇一善知识,得其引领,既可修习佛法,又可学其品行高洁,也是夙有佛缘的欢喜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堂里的香板是怎么来的

香板,指形如宝剑的木板,是禅堂中法力极大的法宝。 香...

中国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一、灵隐寺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灵隐寺,是古...

中国十大著名寺院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谁是高僧

普陀山有三大寺,我们现在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山门口,前...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明朝时有一个小沙弥,住在普陀山的寺庙里。 有一天,小...

法会中为何有红黄两种牌位

佛教法会中经常会见红色、黄色两种牌位,它们是做什么...

寺院每次过堂,为何要给众生出食

在寺院过堂的居士都会看到,吃饭前大众要唱《供养偈》...

「多闻」比不上「反闻」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

海鲜的饲养内幕

据媒体报导,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北大演讲时,...

不可怨以怨,行忍得息怒

讲到佛法,那是很深广的,现在只能提出一点来说。我所...

痛苦是把双刃剑

众生的疾病都是来自于长久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不和谐。...

把佛法的道理熏印在心上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既然知道这个妄想纷飞没什么用了...

了幻法师:如何面对婚姻的不如意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我请问大家:你们在这短暂的...

大悲赞

娑婆争斗似屠场,生命如草如牛羊。 大悲能息嗔恚念,...

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

1.认清身份厘定目标 在座的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对信...

圣严法师《拜忏做什么?》

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

天下第一大傻瓜

有一首偈说: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

朝灵岩,思法语,沐祖恩

已是第二次来灵岩山寺,对这里的一切还记忆犹新。上次...

弥勒下生经

大智舍利弗,能随佛转法轮,佛法之大将,怜愍众生故白...

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是否如法

问: 寺庙里面所做的佛事,如超度、还寿生、打吉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