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接受忏悔,远离痴暗

2011/03/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用完斋饭后,至宁静的安陀林中打坐。这时,精舍中有两位比丘起了争执,一人不断责骂对方,另一人则默然不语。开口责骂的比丘事后自觉惭愧,便向对方忏悔,然而静默的比丘竟不接受,于是其他比丘轮着劝谏,以致高声喧闹。

佛陀以天耳通听到精舍中的喧闹声,出定后回到精舍,询问比丘们:‘我刚刚在安陀林中静坐时,听到精舍中喧闹吵杂,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于是比丘们向佛陀陈述刚才发生的事情。

佛陀了解后,对那位不愿接受道歉的比丘说:‘你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忏悔呢?当对方感到惭愧而悔改时,却不接受其忏悔的人,可说是愚痴之人,将受无量之苦。过去世时,三十三天的天人曾起了争执,当时天主释提桓因说了一首偈语教诫大众:

于他无害心,嗔亦不缠结, 怀恨不经久,于嗔以不住。

虽复嗔恚盛,不发于粗言, 不求彼开节,扬人之虚短。

常当自防护,以义内省察, 不怒亦不害,常与贤圣俱。

若与恶人俱,刚强犹山石, 盛恚能自持,如制逸马车。

我说为善御,非谓执绳者。'

佛陀告诉比丘们:’释提桓因是统领三十三天的自在王,不仅修行忍辱之法,亦能赞叹行忍辱之行者。诸位比丘皆是正信出家,修学佛道,所以应当效法天主释提桓因修忍辱之行,并赞叹行忍辱之人。‘比丘们听到佛陀这番开示,无不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四十》

省思

《佛遗教经》云:‘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懂得惭愧,就是愿意真实面对自己的人,而接受忏悔才是有智之人。和合共处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的基础点,只有看到众生的佛性,慈悲包容所有不圆满,一切的纷争才得以止息。

所谓‘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天底下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更没有永久的敌人,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放宽自己的心胸,人生才能慧日朗照,拥有一片无穷际的天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学佛人必须讲究的三种语言

《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

破戒还可以忏悔,破了见很不容易挽回

现在大家发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么样去修,形...

妙祥法师:口业之过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早就应该学这个了。因为这个问题...

智者与愚者的49个差距

第一章 学会尊重他人 1.智者满脸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不能忍,烦恼就会更多

我们都知道,「娑婆世界」的意思就是「堪忍」,如果我...

佛什么时候说过这么多心灵鸡汤

问: 阿难曾说愿化身石桥,经历风吹雨打,只愿那所爱...

对自己和对别人要用不同的标准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

最难听的声音

最难听的声音是嘲讽、讥笑;最好听的声音是赞美、鼓掌...

广化老和尚亲述杀生的现世报应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腿是怎么摔断的?就是我过...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经历许多的修练,因而获得极...

鉴真大师--为了佛法的事业,何惜生命

一、鉴真大师的一世佛缘 赞宁《宋高僧传》曾记载(鉴真...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一个人,假如连父母都不孝...

一边念佛还杀蚊子,可以往生吗

问: 一边念佛,还有杀蚊子,还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

均提沙弥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

佛菩萨天天都在跟前,是我们不能够理解

无著菩萨在印度的时候,修弥勒菩萨慈心观。他在山里坐...

任职70年的香灯师: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觉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一切又回到起点

有两个男人,一个富可敌国,但身体羸弱,另一个身强力...

为什么《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经典

《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

情欲如水,因果轮回如堤坝

原文: 譬如长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横流。人情如水,...

身患恶疮见佛陀,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