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达真堪布:不要因怕犯戒而不受戒

达真堪布  2011/04/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现在很多修行人都不受持戒律。有的人怕犯戒而不敢受戒,有的人不明白受持戒律的必要性。戒律就像大地一样,若是没有戒律,我们就无法修行。受持戒律是解脱、成佛的必经之路。

戒律有好多种,有属于世间的戒律,有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密乘的十八条根本戒等等,很多。但是这些戒律也不是一下子都要受。如果你守住了所有的戒,戒律圆满了,就是佛了。那个时候不受而受,都是清净的,都是圆满的,都是美好的,没有什么戒和律的分别与取舍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就佛果,所以要受持戒律。

受持戒律要根据自己的根基、意乐、因缘。你修世间法,就受世间的戒;你修小乘佛法,就受小乘的戒;你修大乘佛法,就受大乘的戒;你修密宗,就受密宗的戒。真正的受戒,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若是受戒以后,内心不清净,身心不轻松,感觉有压力,那就不是真正的受戒了。你的相续、境界在哪个层次里,你就受哪个层次的戒律,不能勉强,佛没有为难你。都是自然的,修行到一定程度了,瓜熟蒂落。

佛非常慈悲,佛讲的法也非常圆融。佛讲戒律的时候,大概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如何受戒,受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仪轨。第二个阶段讲戒条,允许的、不允许的戒条。没有绝对的不允许,也没有绝对的允许。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必须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是必须的,讲得很细致。

现在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在大乘佛法里,是以利他心为主。如果完全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己,并且对众生利大害小的情况下,身和口的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大乘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若是为了众生,怎么都可以。如果你有智慧、有方便的话,受戒也不难。受持戒律不是一种苦,而是一种乐;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解脱。

你受戒了以后,也会有犯戒的时候。佛讲过,我们犯戒有四种原因。第一个就是不明理,不知道这是在犯戒,在迷茫的状态下犯戒;第二个就是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下,也知道这是在犯戒,但是不太相信,然后又犯戒了;第三个是也明白,也相信,但是烦恼重,嗔恨心重,没有控制住,又犯戒了。第四个是习气,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知不觉地犯戒了。

现在很多人,这四种原因都具足,还能不犯戒吗?但是不要紧,第三个阶段,佛就讲了,万一犯戒了应该怎么忏悔。在不同的层次里,也有不同的忏悔方法。比如说犯别解脱戒了、犯菩萨戒了、犯密乘戒了,都有忏悔、弥补的方法。通过忏悔,都能弥补,都能返回,都能清净。但是,如果你认为忏悔就可以了,然后就随便了:“没事,我受戒了也可以犯戒,因为我可以忏悔。”以这样的心态犯戒是罪过。

尽量别犯戒,万一犯戒了,也可以忏悔。通过忏悔,一步步清净。也许你还会犯,但是你这个护持戒律的的意识慢慢提高了就行。以前犯的时候多,现在犯的时候少了;以前犯戒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现在在乎了。不断修炼,最后就不犯戒了,就彻底清净了,那时候你就成佛了。这也是有过程的。你因为怕犯戒,然后就不受戒是错误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

圣严法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这句话是不是叫我们不要执着,但也不要因无所执着...

居士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持戒

问: 堪布您好,我听说您特别重视持戒,而我平时的工...

恭敬三宝为自己种福田

我们进入佛门来,信佛、学佛,首先要恭敬三宝!三宝是...

星云大师《佛教奇事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

圣严法师:忏悔的方法

打坐时,方法用不上,心头妄想多,身体情况多,这些都...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问: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正如法师答: 家...

宣化上人:佛教徒不要迷信

我们人要知道,我们供香、供花,供养诸佛菩萨,诸佛菩...

如何供养才能具足功德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

把工作单位当成净土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精神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内心...

达真堪布:学佛后每天都要做什么事情

问: 学习佛法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达真堪布答...

达真堪布:早上起床时应怎样发心

问: 早上起床的时候应该怎样发心? 达真堪布答: 我...

既然万法唯心造,为何世界不能由我造

什么是万法唯心造? 如果简单解释万法唯心造的意思,就...

三只桶

青年人即将走上社会,为此惴惴不安。临行前,青年人来...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

让你少走弯路少碰壁的智慧法语

(一) 1.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

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

金钱这个东西,所具有的是工具性的价值,手段的价值,...

简单生活中的幸福

凡是读过弘一大师传记的人,都不会忘记他是以怎样珍惜...

生活七巧,减少困难障碍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着,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

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个父亲因长期失业,家庭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用滚烫...

圣严法师:识人识己识进退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许多人有关系,不能天...

应该如何诵经

问: 应该如何诵经?是否一部经一直读下去? 济群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