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达真堪布:无分别的爱

达真堪布  2011/04/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都经常把慈悲心挂在嘴上,说这个慈悲、那个慈悲,实际上都没有搞明白什么是慈悲。没有慈悲心,做什么也做不好。就像我们现在,跟父母、儿女、亲朋好友,跟任何人都相处不好。我们会找很多的原因,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没有慈悲心。

通俗地说,慈悲心就是一种清净的爱。虽然我们也爱父母、爱儿女、爱亲朋好友,但这种爱都不是清净的,当然也不是慈悲心。什么是清净的爱?就是没有私心杂念,不是为了自己而爱他们。但是我们不是这样,我们的爱中都有“我”。

你爱父母,爱儿女,爱亲朋好友,因为是“我的”父母,“我的”儿女,“我的”亲朋好友。现在我们把“我”去掉,然后再看看:“父母”很多,你爱过吗?“儿女”很多,你爱过吗?“亲朋好友”也很多,都爱过吗?把“我”去掉了,你还能爱,还能对他们好吗?实际上都不是真心的,都是假的,我们都上当受骗了!结果,内心有那么多矛盾冲突,有那么多烦恼痛苦,我们的身心也从未得到过自在和安宁。我们越爱他们,自己越有压力;真心的爱,是不会有压力的。

无分别的爱,这叫慈悲心。有慈悲心,就不会有压力了,你可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过日子。没有慈悲心,就得不到安宁,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我们真有了慈悲心,真有了清净的爱、无分别的爱,爱一切众生,那才是真正的爱,才是真心啊!

我们用真心来做这一切,这样都是好事、正事、善事,我们一定会得到好的果报。之前,我们都不是真正的爱,互相那么牵挂,但是越牵挂越有烦恼,越喜欢越有烦恼,只能增加精神上的压力。如果我们对他们的爱是自私的爱,那我们为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让他们欠我们的,他们得不到真正的利益。你再怎么对他好,也了不了这个缘,还不了这个债,解决不了问题,还增加了很多恩恩怨怨,增加了很多烦恼痛苦。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真心,都是假的,都不是善事,都是恶事,都在造恶业,能有好报吗?

善恶不在形式上,不在表面上,都在心里。你是真心的,那所做一切都是善事;你不是真心的,那所做一切都是恶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点点也不会有差错。我们虽然爱我们的父母、家人、儿女,实际上都是虚假的。“我得对父母好点儿”,因为怕别人说。“我得对儿女好点”,因为怕以后他们拖累自己。亲朋好友之间也是,互相利用;如果没有利益的情况下,你不可能对他们好。互相不是真心的,都是互相欠!

现在夫妻也好、母子也好,都是讨债还债、报恩抱怨。真正的夫妻应该是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帮助对方解脱,相互之间不起烦恼。现在都不是真正的夫妻,互相欺骗利用,互相就想得到好处,想占便宜。这不会有好的果报。

我们现在谁也做不到用真心来对待对方。“我可以真心对待他,但是他却那样对我……”你又错了!错误不在他的身上,在你自己这里。如果自己没有错误,你不可能受到他的影响,不可能有不好的感受。你有了不好的感受,不愉快了,不顺心了,烦恼了、痛苦了,这不是因果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恶报,肯定是你以前造恶业了。你自己转变心念,周围、对方都会转变;但是你自己在这个圈子里转不过来,这就是问题。

我们用无分别的爱,清净的爱,去爱一切众生,这才是真心。我们这样爱儿女、父母、家人、亲朋好友,这才是真爱。然后我们去付出,这才是真正的付出,这样才能了缘、了债、了生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餐盘里盛满无尽血泪(图)

先打断腿,再装进笼子里。我们的餐盘里,盛满了它们无...

证严法师:为无缘、有怨者祝福

佛陀告诉我们,人要做到完全平等待人的程度,实在是很...

古镜未磨

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

是我们的心对它下了定义

执着,来自我的心。比如好看和不好看,是由我的心决定...

对于冥顽不化的恶人,我们该坚持吗

问: 法师,实在难以对恶人和我讨厌的人生起真实的慈...

达真堪布:慈悲心要如何修出来

在无数的生生世世当中,每个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家亲...

悲智双运是佛教的两大特点

孙中山先生说过: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

达真堪布:别人有钱有权,你心里就不平衡

第二个是害心。就是想恼害他人、想伤害他人的心态,这...

让正念在生活中延续

一到需要学佛修行的时候,有的人心里就会这样想:我今...

在物质生活和修行条件之间谨慎取舍

佛在经中讲,佛法兴盛的地方叫做佛法中土。佛在世的时...

达真堪布:想驱魔免难,就要擦地扫地

我们都是在家学佛人,都离不开维持基本生存的现实生活...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

露宿街头的富翁

古时有一个富翁,广厦千间,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

水果养生关健是要吃得适合

不同的水果,对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身体状况的人有不同...

普贤灵感,遇难呈祥

冲法师系交洲人,立志到印度求法,礼拜佛陀圣迹。即发...

笑着进入七宝池--陈进池居士往生记实

陈进池居士这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一向是怕痛、怕...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

什么是随缘不变

问: 什么是随缘不变? 济群法师答: 随缘不变是菩萨...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 今天我们又要来讲佛法。大家学...

决定孩子一生的8个关键教导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

凡夫性情不定,遇正则正遇邪则邪

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余有情,遇圣入圣遇邪入邪,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