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2011/07/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期,也有延长七个“七天”,共四十九天,也有延长至十个七天,共七十天。一个“打”字形象地点出了这非比平时的有严格规章约束的集中修行。“打七”其实是在禅宗与净土宗盛行以后才流行的。禅宗讲究专心参究,而净土宗倡导持名念佛,他们都提倡在一段集中的时间内专心参究或持名念佛,克期取证。对“打七”的称呼,禅宗叫“打禅七”,净土宗称“打佛七”或“打净七”。

禅宗的“打禅七”极为隆重,每年“冬安居”都要举行“打禅七”的修行。为期还是七个周期四十九天。每打“一七”的开始称为“起七”,结束称为“解七”,各有规定的仪式。当禅堂对面的韦驮龛前挂出“起七”、“护七”、“监香”的牌示时,意味着进入“打七”的运作过程,等住持穿着便衣、草鞋,将“香板”掷在地上,叫一声“起”,标示“打七”开始。全体人员全身心地投入这“打七”之中,一片肃静。一个个禅僧鼻对口,眼观心,如泥塑木雕般端坐在座位上。这是“打禅七”的主要形式,叫“坐禅”。因为要用燃香计算时间,也叫“坐香”;要比平时多坐两次,故而又叫“加香”。只有监香师手持“香板”,悄无声息地监视着“坐香”;凡不合规矩的,开小差的,心不在焉的,都会冷不丁地挨上一香板。一支香后,又开始“跑香”,跑错圈,撞了人,踩草鞋,也免不了要挨上一香板。

直到第七日,韦驮龛前挂出“解七”牌示,这第一周“打七”才算告一段落。小憩一下,又要进入第二轮……“打七”期间,每日的早晚课停止,也不出寺劳动,全寺上下都围绕“打七”转,直到期满。“打七”期间,身体虽是不动的,而脑子却是一个劲儿地“参话头,求开悟”。能否“克期取证”并有所收获,就是对你“打七”的成果的检验。

与禅宗“打禅七”不同,净土宗的“打佛七”却是热热闹闹的。念佛堂内,由主七师指导,维那师指挥唱念,从早晨一直到子夜,昼夜不停,参加的善男信女们在引磬、木鱼的引导下,持名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声接一声,连成一片。

净土宗认为,“打佛七”是遵循佛的指示,是佛提供的一道修行方便之门。《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到:“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正如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所说的,末法时代众生业障很重,心又很粗,念头很杂,一会儿想诵经,一会儿又想打坐,生了很多杂念,却失了正念,与佛的本愿不相应。而持名念佛,因为单纯简单,所以成就更大,功德更多。因此他提倡每个月中,要有七天,行净行道,只能吃一顿饭,昼夜专心念佛,一声接着一声,不要停止,不要有杂念,绵绵密密连成一片,让佛号充满虚空之中。这就是善导大师提出的“念佛三昧行仪”。“打佛七”是由此而来,但不像他说的那样严格。七天中,善男信女聚集在念佛堂中,专心精进,持名念佛,以求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一般说来,净土宗“打佛七”多在阿弥陀佛生日之前,农历十一月初十到十一月十六,僧俗都可参加;而在“冬安居”期“打佛七”,往往要打七个“七”共四十九天。在平时也可以“打佛七”。

例如已故女作家戴厚英,生前就曾参加过宁波雪窦寺三月份的“佛七”。在她的《结缘雪窦寺》的文章中,很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打佛七”的场面,以及她的感受变化。文中说在雪窦寺,早上四点起床,五点上早课,念经、拜佛,持名念佛一天四场,一百多个人站满了大殿。刚开始时,当全体人员五体投地时,她与朋友直挺挺地站立着,但到后来,她被感染了,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感到“梵乐像一股暖流,注入我的血脉……心里自有一片庄严、宁静、融和境界”。在每次念经以后,还要经行绕佛。她自述说:“双手合十,两目微垂,一边随着人流移动脚步,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的行列像一条小河,蜿蜿蜒蜒,在坐垫间流动,首尾相接。我听见自己的声音与大家的融汇在一起,低沉委婉,声声相连,像一串不断的念珠……我声声呼唤的不是住在某处的阿弥陀佛,而是久已疏远和蒙尘的自己。”关于“打佛七”的场景和个人的感受于此可见一斑。

“打禅七”与“打佛七”,一静一动,方式不同,却殊途同归,在短时间的集中修持之中,寻求自证,寻求开悟和解脱。这一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信众认可,现在的寺院“打佛七”与“打禅七”渐渐多了起来,还出现了念观音名号的“观音七”与念地藏菩萨的“地藏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推荐】星云大师《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的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好!我今天想从衣食住...

【推荐】爱女的离世,让我扔掉「铁饭碗」,捧起「金饭碗」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顺境之...

大安法师: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

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推荐】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

【推荐】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

久病不念佛,生日变忌日

【原文】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

什么是四禅八定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

佛教的十善业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

如何供养出家人

僧者为众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能令众生植福...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

安忍不是懦弱的表现

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环。要达到面对、遇上任何人、...

【推荐】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少一份暴躁与气恼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项实验:他们把生气人的血液中...

四念处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

没有僧宝,二宝居士能独立存在吗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二宝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

【推荐】折福太深,福尽而死,故当惜福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

势利的世间

世间有富贵贫贱和好运恶运。人的内心也有贪嗔痴和奸恶...

大安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记

前 言 诸位大德同修: 在结夏安居精进佛七期间,与大家...

餐桌上4种最不起眼的长寿菜

山珍海味虽然可口,却不一定健康。如今人们吃东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