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弘一大师的惜福

2011/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弘一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律藏大师,俗名李叔同。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弘一大师有一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给出家人作开示时,劝他们发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弘一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律藏大师,俗名李叔同。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弘一大师有一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给出家人作开示时,劝他们“发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何谓“惜福”?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弘一大师认为,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为什么呢?“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弘一大师小时候,看见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录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他哥哥时常教他念这句子,念熟了,以后凡穿衣或饮食,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弘一大师的母亲也常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他母亲和哥哥怕他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他。

弘一大师五岁没了父亲。七岁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他母亲看到,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

弘一大师所受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他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出家以后,一直还保守着爱惜衣食的习惯。他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他的。他每晚用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他有一把洋伞,是1911年买的。这些生活用具,破烂了,就请人用针线缝缝,当新的一样使用。除了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东西,须五六年一换之外,他的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常有人给弘一大师送好的衣服或珍贵物品,他大半都转送别人。他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惜福并非弘一大师一个人的主张,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也是这样。弘一大师与印光大师有交往和书信往来。弘一大师亲口说,有人送印光法师白木耳等补品,印光法师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印光法师:“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印光法师回答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让勤俭节约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

《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子...

末世悲凉幸佛来救

初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

今天给各位介绍虚云老和尚及其禅风。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尘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万缘法师。俗姓乔,湖州长兴人。平日为人愚昧迟钝...

【推荐】净土宗历代祖师传记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 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

阿那楼驮尊者的故事

阿那楼驮,此云无贫。昔于饥世,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

【推荐】天竺十四祖龙树菩萨

在佛教的历史上,大成就者数不胜数。但是今天我们要说...

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与对净土法门的贡献

时光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一代宗师印光大师(1861-194...

有些人遇到障碍时,为何三宝没有出现

佛在世的时候在舍卫国,有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这个儿...

人一生的福报,都是这颗心感召来的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个老太太,刚好在一个百货公司...

释提桓因的真诚无妄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有一次,阿修罗...

恶口骂人的种种可怕报应

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 往昔佛在世时,尊者满...

李木源居士的学佛心路历程

一、入佛因缘 我出身于一个乡村大家庭,有九个兄弟,一...

吃素的五大好处

素食的好处虽然好多人都知道,但吃素总是首先让人联想...

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没有看到真相

怎么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导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

下半场的人生需要做一些减法

天有黑白,月有圆缺,就人的健康和体力精力而言,人生...

回向及回向的功德

我们念经、打坐、做功德、闻法为什么要回向?就是将自...

大安法师:临终昏沉,有人助念能否往生

问: 总想去东林寺闭关,一直也没有去成。几年来经常...

要想健康长寿,生活起居和性情都要注意

古人说过:若要小孩长得赞, 要带几分饥与寒。从前乡下...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净土三经的高下 一提到声震东方佛土的净土宗,我们马...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