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理净法师:「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

理净法师  2011/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网络游戏”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应当与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很大不同,在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可以说是不受道德和现实生活的约束,是一种个人自由的空间,也是一种人们心理释放的空间,本不存在道德和罪业的问题。但如果从佛教理论和伦理道德的角度而言,我认为“网络游戏杀人”仍然有一定的业因,但不一定会有业报。因为“业因”是从心生,既然你游戏中有杀人的心念,那就有杀业因;而“业报”是由因缘聚集形成的结果,虽然有杀业之心念,但条件不具备没有形成杀人结果,所以不存在“业报”。如《梵网经》云:“方便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四分律》云:“自手断人命,持刀与人,叹誉死、快劝死,用此恶话为宁死不生,作如是心,是比丘不共住。”

从以上佛教两部律,大乘律和小乘律都明确说明无论是自己亲手杀,还是赞叹杀,甚至心里生起的杀念,都是违犯佛教的戒律,都同样要受到因果的报应。当然从佛教教理而言,虽然有犯戒但不一定就有果报,只有犯戒没有结戒,是可以忏悔。因为只有“杀因”或“杀念”,条件没有具足,并没形杀生之结果,所以是不受果报。但必须要忏悔,是因为此杀念不除,若条件具备就成杀业。佛教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是净化人们心灵的工具,是人们行为道德的规范。不仅要在行为上时刻管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在心理和思想上也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起心动念。儒家讲“君子甚独”,是说真正的君子应当在没有别人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佛教以菩萨的行为作为佛弟子修学的典范,而菩萨最重要的就是“慈悲心”。慈悲心者,不仅不能在行为上伤害众生,同时也不能起伤害众生的心念。如《梵网经》云:“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心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无论是小乘戒“不共住”,还是大乘“波罗夷”都是犯根本戒,在佛教戒律中都是最重的戒。

今天的“网络游戏杀人”虽然没形成杀人的条件,但已经促使玩游戏者产生了杀人的心念,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某些因素的促使,那在网络游戏中杀人的心念就会付诸于行动,变成真正的杀人行为。我们应当知道杀人者,在杀人之前必须要人周密的计划,这种计划就来源于小说、电视、网络等虚拟的世界。所以,“网络游戏杀人”同样可以说是杀业的动因,是不应当推行和鼓励使用,从事与这种职业的人或常玩这种游戏的佛教徒应当忏悔。“网络游戏”容易是玩者迷失自性,失去自控力和上精心,使人容易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之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伤害,是一件害人害己的行为,开发和提供这种游戏服务的人,也同样是犯罪的动因,以迷惑他人的心志来获得暴利,这本身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作为一个佛弟子我认为更不能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之中。再说如果要玩游戏来释放或休闲,可以开发一些具有佛教文化的净化道德的游戏,如“成佛”或“行菩萨道”等积极向上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戏。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人的意志力非常软弱,非常容易受到周违环境的诱惑,如果一个人常期沉迷于玩“杀人游戏”,那他很容易在心理上变的越来越不平衡,形成一种严重的心理缺陷,在现实生活就有可能形成杀人的动机,这时候就不是“虚拟游戏”的杀人了。政府已经明确对一些不良网络进行取缔和关闭,就是因为这种虚拟的网络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这种不良影响会对社会安定和道德伦理造成破坏。作为一个佛教徒我认为应当用正常的方式和理念来引导自己,而不应当运用这种“以毒攻毒,以暴治暴”的行为来释放自己。阿罗汉因为入空观时不见有众生,而不知度众生为佛所呵斥;而菩萨证空不住空,虽证空而常度众生,是为真佛子。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世界,可如果使用者执著不舍,就会在心理上变成实有,和现实生活具有同样的作用和行为。我在这里借此呼吁社会关注网络游戏的不健康性和对青少年的伤害性,劝导和引导青少年远离游戏,更多在现实生活中去做一些有利身心健康的活动和事宜。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伤害不亚于毒品对人们的伤害,应当尽早引起人们对网络游戏的合法管理和使用。

所以,“网络游戏杀人”虽然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杀人,但对一个人心理上的伤害和心灵上的诱惑同样不可忽略。“网络”作为一种信息的传播和语言的交流工具,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使玩游戏者不知不觉将游戏与生活混合为一体。如果就“游戏”本身而言,并不存在犯罪的问题,当然“网络游戏杀人”也不存罪业。但如果因为“游戏杀人”使人迷失理智,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杀人如同游戏者,那就变成犯罪因素。如佛教戒律“饮酒”并不存在犯罪,可因为饮酒能使人迷失理智去犯戒,所以也就成为“五戒”之一。又如古人言“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在法律上虽然不成立杀人罪,但在道德上去永远受到谴责。因此,“网络游戏杀人”无论从佛教教理,还是伦理道德都能使人成为犯罪的前因,我们不应当因为“网络是虚拟世界”而忽略了其隐藏的危害性。我认为阻止人们沉迷于游戏,不是因为游戏杀人同样有罪,或者与现实生活中国罪的理由,而是要正确认识到游戏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的破坏性,以正确的理念来引导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使得社会和家庭更加和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

阻碍解脱的十种业障

究竟是那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

杀食巨蟒灵龟引发怪事连连

本文是我同事亲口所讲,全是他当年在安哥拉时的真实经...

把病苦转为积累资粮和遣除障碍

一.转病苦为道用的重要性 将病苦转为道用,是一个很...

懂得转念,转自己的心,就是功夫了

我们可能遇到一些情境的时候,之前的影像会浮现出来,...

善护口业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

痛苦恐怖及不顺,都由所造的罪业而产生

一切的痛苦、恐怖及不顺,都是由往昔所造的罪业而产生...

不被一切现象所约束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

幸福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

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丰衣...

影响健康的六大因素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疾病的起因影响健康的六大因素,第一...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

慧律法师《荒漠甘泉》(义工大会开示法语)

真正的体贴,是不使对方难堪的。 愤怒的人,只张开嘴...

给自己一缕阳光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幸与不幸、欢笑与泪水...

1元钱面前的人生态度

一天,在书上看到一道选择题,觉得很有意思,便把它带...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

拜佛时应如何观想

问: 礼拜佛菩萨时应如何观想? 济群法师答: 我们在...

我今念佛,必得见佛

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已久悟,而我犹迷。佛虽...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你是月光族吗?你是否认为钱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

职务伦理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自古以来,即使十岁小...

一切问题本来就不存在

一个生活充满苦恼的问题人去拜访一个智者,一见面就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