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发牢骚会影响身材和容貌

2010/07/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贤愚因缘经》上记载:“有一次,波斯匿王率领大军经过佛陀讲经说法的道场,听到一位出家师父诵经的声音特别好听,他就下马来请教佛陀,并且向佛陀顶礼。”

波斯匿王向佛陀说:“假如您能够请那位诵经的师父出来,让我们相会面,我愿意布施十万文钱。”

佛陀回答:“您应当先布施十万文钱,然后才可以请那位诵经的师父出来和您相见。否则,等您看到那位师父以后,您就一定不会出钱了。

波斯匿王听了佛陀这么说,他只好先布施了十万文钱供养僧宝。可是当他看到那位师父的相貌以后,他心里觉得很后悔,没有想到声音清脆宏亮的那位师父,居然是一位个子长得这么矮小,而且面貌很不好看的人。

他问佛陀这是什么缘故,佛陀说:“从前有一位名叫迦叶佛的圣人,当他圆寂以后,国王为这位圣人盖了一座很大的塔。”国王命令四位大臣监工,可是其中有一位大臣很懒散。国王就责备他。那位大臣很气愤地说:这座塔太大了,何时才能完工呢?”可是等到完工后,他看到塔尖很庄严,就布施了一个宝铃在塔上。

因为他的懒散和随便发怨言,所以五百世中,身材都很矮小。又因为他挂了一个宝铃在塔上,所以五百世中,声音都非常宏亮而且悦耳。

由此可知,我们要明哲保身,则不可随便批评别人或某件善事,也不要唠唠叨叨常发怨言,以免自食恶果。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造了不同的善恶业,就会各受不同的果报和苦乐。例如有的人很有钱,可是嘴巴难看,这是因为他前生虽然布施修福,可是常犯口过或常说肮脏的话。

我们不但不可以说粗鲁和损人的话语,甚至连憎恨的念头也不可有,因为心里一有了憎恨和怨气,就会起烦恼,而使得身心不自在,并且影响到人际关系。

所以古人说:没有憎恨的清净心,才是完美和永恒的。

面上无嗔真供养,口里无嗔吐妙香;

心中无嗔是净土,无染无著是真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从医学的角度看「我」在哪里

在《入胎经》、《住胎经》这两本经典里,非常详细地讲...

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

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回首往事,发出一句颇带禅机的话,我...

从文字相你来觉悟到道

佛法的道分成两种:一种道是不能解释的,离言说相的,...

心头无事一床宽

梦窗国师(1275-1351)是日本明代着名禅宗高僧。他开创...

济群法师:如何消除我执与贪心

我们要消除我执,必须依靠止观的力量。通过禅修培养止...

真我与假我

生活中,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惯于从身外寻找参照物,...

想做就做,想丢就丢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时常觉得不安全,有次他请我去他...

宣化上人:不要为「我」着想

我因为没有自私心,没有一个自己,不愿意有自己,所以...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古印度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

最具魅力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

宽容是一种拯救

在2005年秋季的一天,有两个失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

「一捂一悟」的启示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

五方佛

五方佛代表五种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愿修行,最终...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

流通佛法,须具内护外护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

「施主」有何含义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问: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常敏...

世间万物转瞬即逝,又何必执着呢

一条白毛巾被晾在毛巾架上,它欣赏着自己洁白的身体,...

关于开悟的三个误区

今天我们简单地说一说开悟与不开悟的问题。到禅堂里打...

诵《金刚经》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