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三世因果的道理

2012/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说。佛教传入后,业的思想与此因果报应观念结合之后,业才被视为一种力,从而连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轮回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人的生死观。但很多刚刚接触佛法的人,信因果却只信的今世、更不接受六道与轮回之说。三世、六道与轮回,是佛法立言的基础,不相信三世、六道与轮回其实就是不能深信因果。有时他们会问您:“行善之人遭受恶报,行恶之人自在安乐----这也是因果吗?”如何认识这样的问题呢?

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了因果,要进一步认识因果就必须对时间有正确的知见,因果是讲三世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般凡夫俗见,眼光短浅,只信有现在世,不信有过去世,更不信有未来世。凡事只以眼前所见为真,为有。殊不知此三世时间观,极为浅显易明,今举眼前之例证明之。

人人皆知道有昨天、今天、明天;若从今天逆推,则有无量无数的昨天,此无穷极之昨天,就是过去无始啊!若再由今天顺推,则亦有无终无尽的明天,此浩瀚无际的明天,不就构成了未来无终吗?

我们怎可说未看到明天,就不承认有明天的存在;回忆不起昨天的事,就说没有昨天呢?相同的道理,如果你只知有现在世,而不知有过去世、未来世,以此来否定过去世、未来世的存在,其实这是与自己过不去。

具备以上的正知见,你就不会为行善之人遭受恶报,而心愤不平。见行恶之人自在安乐,而抱怨上苍不公了。善人遭恶报,那是他过去造的恶因所感;恶人受善报,那是他过去有善因,所种的福犹未享尽。切不可只就一世来论,而味於三世原理之真谛!若明於此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即知只要时间一到了,善恶因缘成熟,必然是种善必有善报,种恶必有恶报的。所以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善人,亦没有百分之百的恶人;众生因为所造善恶因缘之不同,故所受的苦乐果报亦各有差别。怎可因今生行善或做恶之人,好像不得其应有的善恶果报,就怨天尤人呢!

明白以上的道理,那么就只须讲耕耘,不须问收获。因为有耕耘,必会有收获。虽不是马上有收获,你总不可能今天播种,就要它明天结果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

病不见愈,乃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

接下来一段呢是《示重报轻受及如法治丧》,就是开示的...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

吾人之身体,不但今生关系密切,还会影响来世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法说: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

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

为何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

荷花与污泥

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质之一。也是荷花最动人的地...

九种极好的补气补血食物

天凉了,不少人表现出怕冷畏寒的现象,其实大多是因为...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因为说话遭到过别...

人的执著从何而来呢

流水是微妙的,虽然有许多卵石围堵着,水还是能够绕过...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

怎样看待香火鼎盛

一直以来,人们以香火鼎盛来形容寺庙的事业发展良好,...

自伞自度

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

谦受益,满招损

「谦受益」,谦虚就会受到很大的益处,我这个们经文一...

我们甘心做一只追石头的狗吗

我们先来问一句话,如果现在有人从你的旁边走过去,你...

顺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问: 作为佛弟子,该如何看待婚外情? 大安法师答:...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

弥勒菩萨的象征意义

到寺院朝拜过的善男信女都知道,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天王...

慧律法师《做个真正的勇者》

大多数的人,总是喜欢夸大自己自吹自擂,但却又常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