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信愿行三资粮和念佛的方法

律航法师  2012/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由某处往某处,必须预备资粮和交通工具,今想前往西方十万亿程的极乐世界,怎可不预备资粮和工具呢?但这种资粮,不是黄金美钞;所需的工具,也不是飞机车船。究竟是些甚么呢?是信愿行三资粮和念佛的方法:

一、信:(一)信本师释迦的劝赞。(二)信导师弥陀的大愿。(三)信十方诸佛的护念。

二、愿:(一)愿命终往生极乐。(二)愿永不退于菩提。(三)愿一生即补佛位。

三、行:(一)正行:即一向专念,万行回向。(二)助行: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位善知识:我们要把上来信愿行三资粮,必须做到真信、切愿、力行,圆满无缺,才算资粮充足,方可随意往生。但交通工具—念佛方法,亦不可不早作预备。本来念佛的道理及方法很多,姑且略述一二,以备参考。

一、系心一佛,专称名号;不劳参究,不必观想。

二、珠不离手,佛不离口;行住坐卧,念念无间。

至于念佛法门,凡是对于佛教有信心的人,都知道是最彻底的无上深妙法门,但问他为甚么不老实念佛呢?统统回答:‘我没有工夫呀。’唉!因此没有工夫一句话,不知误了多少不得往生极乐!永远轮转六道,真真可悲可叹呀!今特别拈出一个随工念佛方法,其要义如左:

一、手内作工,心中念佛;心不外逸,功不唐捐。

二、随工念佛,制心一处;心手相应,工作更速。

三、随工念佛,炽然欣厌;念兹在兹,可减疲倦。

诸位善知识:我们如实行‘随工念佛’,则无论洗衣、造饭及一切土木金石等工作时间,都可一面工作,一面念佛。因为作工是用手,念佛是用心,不惟不相妨碍,而且心思专一,更见功效,请尝试之,便知真实不虚。

复次一般人念佛,都注重‘一心不乱’四字,以为不到此种境界,便不能往生,因此畏难退屈的很多,这真是极大的错误!按襄阳石刻《阿弥陀经》,在一心不乱下,有‘执持名号,以持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二十一字,秦译本抄写脱落,大佑、幽溪诸大德,均郑重证明。由此观之,则一心不乱,是修行的意态,并非修行的成果了。但怎能一心不乱呢?今特拈出‘并耳念佛法门’。这个名词,诸位一定觉得很奇,其实不过是把两耳的听力,并在一个耳根上。请看古人射箭,今人放枪,瞄准目标,都闭一眼,用一眼。就是合并两个眼的视力,用在一个眼根上,格外显著分明,耳根的听力,亦复如是,其方法如左:

一、先用左耳听一百声。

二、次用右耳听一百声。

三、后用双耳同听一百声。

如是周而复始,听力益聪,心不放逸,盖耳根如能守住,其他诸根亦自收敛。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是净宗初祖的根本教义。我们应当仰遵意旨,善取方便,系心一名,一向专念,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而代染念,就有念而达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自然达到心佛一如,能所两忘的境界了!行人果能做到这种工夫,觅心尚了不可得,又何乱之有呢?诸位:佛法最重信、解、行、证,上来所述一切,皆根据经典加以逻辑,尚祈诸位大德于信解之后,确实修行,才能证得法味,并望随时指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业海茫茫,谁为众生擎起慈航

有人说,世上最美的微笑,是拈花一笑,那么,世上最美...

四十八愿中的天人、声闻、菩萨有什么区别

问: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有国中天人...

信愿持名,去极乐莲华里安身

念佛法门虽然简单容易,但却是至圆至顿的。蕅益大师说...

净土宗是他力还是自力呢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

今晚,我们要讲的题目是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安住道场...

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一个清净的回归

我们众生都有俱生的我执身见,对身体非常贪恋,把不净...

要有决生净土的信心

有一种人虚心太过分了,总说我们这样的凡人,还不及天...

与观音菩萨的慈悲行相应

观世音是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

佛开示布施应有的三因缘

布施应有的三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布施,梵语音...

如何才能不被外界的评论所干扰

阿拘拉和他一些朋友来到精舍,想要听闻佛法。他们先去...

万事万物都不存在,为何又能看到这一切呢

又有人会说:既然万事万物都不存在,那我们的眼睛为什...

出家人,其实一点也不闲

《禅林宝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衲子守心城,奉戒律。...

大安法师:能用念佛机代替助念吗

问: 弟子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去世...

因果报应不虚假

汉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童年即以孝顺闻名...

济群法师:「无所住」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

问: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师父们经常...

关掉生死业力的开关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一个...

海涛法师《格言别录》

一 1.感激心便是佛心。悲智为因,菩提为果,乃是佛法...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步行的十二种效果

1、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步行能...

揭秘你为何改变不了身边的人

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亚利桑那州立...

传喜法师:修行是死亡之前的死亡

当业力成熟的时候,你想逃出去,逃得出去吗?你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