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 金刚经文章

大安法师正月初三新春开示|真空妙有二偈

南无阿弥陀佛!今天是大年初三,祝大家新年吉祥!今天讲的是两个偈子,称为真空妙有...

诵《金刚经》十万遍往生净土

明浚。俗姓孙,齐人(今山东一带)。平日以诵《金刚经》为功课。唐高宗永徽元年(6...

金刚经感应录:金刚神护持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经审理一宗谋财害命的案子。 那个犯人供称,...

金刚经感应录:降伏湖神的经师

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庙,传说湖神非常严峻凶猛。 当时有位婆罗门僧,名叫...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无所不住?生其心是生妄心,...

念诵这部经所得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三心者,过去心、现在心、未来...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或者说话也好、做事也好,证...

因不忍而导致的惨剧

忍就是忍耐的意思了,你能够安住你的心不动,人家把对你不合理的加到你身上,无缘无...

修净土法门勿废金刚经

勿废金刚经。 就是《金刚经》的诵持不可废止,意思是,不能在别人诵持的时候你去阻...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样达到无生境界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教我们不要执着。但是我们的...

通过报身佛的无量相好,能否见到法身如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我们知道须菩提尊者,他不是一般的人,他解...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布施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

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镜蜡喻 一九八一年,我在纽约华美协进社讲学佛缘由。当时我用了一个明镜和蜡的比喻...

可否理解极乐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问: 《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而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怎...

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经》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义。可见受持本经功德之殊胜。下面分...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 2009-6-16 【第一天】 和尚慈悲! 大众师慈...

诵《金刚经》要把握三个「观」

用虚幻观来看待问题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是一场梦,如梦幻泡影,每个人都是梦中...

金刚经持验录:神护诵经人化解宿怨

一、神护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经审理一宗谋财害命的案子。...

宏海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读《金刚经》一年,却看不破情字怎么办

问: 大师您好,我读《金刚经》近一年了,外貌变的愈来愈出色,诱惑也多,我本已看淡名利,但却看不破情字,怎么...

这部经是我们的救命真经

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啊,不是救我们的色身性命,是救我们的法...

念《金刚经》,有没有想《金刚经》说什么

人在苦难当中,至诚心容易生起;一旦安逸了,虔敬心也就跑远了。求身体好一点,身体...

信受演说《金刚经》的功德

听完《金刚经》之后,如果能够相信它、接受它,还能说给他人听,这样的功德有多大呢...

《普门品》和《金刚经》不能一起诵吗

问: 现在每天早晨我诵《金刚经》,《普门品》,《大悲咒》,《心经》,有一本合集。有次一位学佛多年的年长师兄...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含义

《金刚经》说,一切法都是佛法。很多人感到疑惑,那么基督教也是佛法吗?某某功也是...

持《金刚经》脖子被砍三刀竟无伤痕

有一天,唐朝的高僧一行禅师遇到了三刀和尚,告诉他说:我看你一身好像火喷,头部好...

金刚经的功德利益作用与十大威力

一、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平等慈悲,不管贫富贵贱...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就是...

学佛困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善护念

善护念这三个字,鸠摩罗什不晓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译的。后来禅宗兴盛以后,有一位在家...

印光大师关于《金刚经》的开示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空有两泯,真俗不二。生佛一致...

如何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

问: 《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 成刚法师答: 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体性空寂,法法皆实相。...

学《金刚经》有何用途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

怎样理解一切法得成于忍

问: 师父,《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于忍中的这个忍该怎样去理解呢? 慧广法师答: 师父个人的愚见,这个忍应...

天天都在等福报,那你永远是苦难者

为什么说诸菩萨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诸菩萨众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觉悟者。他已经...

《阿弥陀经》与《金刚经》是否矛盾

弟子业障深重,赋质愚蒙,幸闻净土法门,而得皈依座下。惟有恪遵吾师老实念佛之训,...

如何理解《金刚经》的「无」与《无量寿经》的「有」

问: 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没有懂,但心里异常欢喜受用,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而且《...

诵《金刚经》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金刚经》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

【推荐】被人轻贱的前因后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

是否应该用「执着」的精神来实现目标

问: 《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着。可是,生活中,我们不是应该树立人生的目标,然后用执着的精神来实现...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请问,见诸相非相应如何解? 大...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今天恰好是观音菩萨圣诞,我们举行皈依仪式,还有学佛小组的开班仪式,因缘很殊胜。...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法是指什么

问: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是指什么?如果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那佛教和其它宗教都应包括在内,对吗?如...

持诵《金刚经》的功德与灵验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论述佛教般若思想的重要经典,也是禅宗的重...

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

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成就佛果。佛乃离相修善之果,所以不可以色相得见如来。...

如何做到远离六尘而行布施

问: 想请问在金刚经讲录中有关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一句的解释,用钱财布施属色尘,法布施属...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同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今略说之。 金刚...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 尔时,世...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 尔时,世尊于日初分...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整理常服,...

佛法的体验应该从何处得入

佛法的体验应该从何处得入呢?这是每个学佛者都关心的问题。 世间的人,总是带着有所得的心生活着。他们不停地追...

佛为什么说无相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门,无论是有知识的,无知识的;贫的富的,贵的贱的;都能摄受,都可以接引。但在接引之中,个人...

陈坤:我每天都念金刚经

与陈坤的这次对话,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一直没发在博客上,是因为那天跟他聊的话题很深,甚至有一点抽象。不是几...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无私无我...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

船筏譬喻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开示,为比丘说船筏之譬喻,告诉大众要用心思惟,谨记在心,比丘们皆恭敬受教。...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佛门佳话,人尽皆知。其后历代圣贤,从金刚经及六祖坛...

金刚经的40句名言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与持诵事迹

金刚经十大威力依《金刚般若经旨赞》开示:此经有『十威力』,犹如金刚,故得此名。何等为十? (一)最胜威力。...

济群法师《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

济群法师:不住于相

众生因为住于虚妄不实之相而起烦恼困惑,并由此造业,导致种种痛苦。如果我们想要从中解脱,就必须断除对一切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