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 六道轮回文章
一般来说普通大众对佛门中的求生西方、或求往生,就以为是跟影视剧里边说的送你上西...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师给四空定一句话,说是为三昧...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一个概念,从一念心安立了真妄...
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是进进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点功德,但一转世因隔阴之迷然后下...
问: 惭愧弟子学佛好几年了,一直持诵《无量寿经》,可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
善导大师举出了一个水火二河白道喻,这个白道喻非常重要。请看疏文: 又白一切往生...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业一定要受有漏的果报,无漏...
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不能谈转世,否则风险很大。一些禅宗开悟了的人不求...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一个总结,总共有五段。 第一...
问。六趣升沉皆唯是识。初生善恶之趣。其相如何。 答。随福所资。果报不等。胜福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诸行无常 行者,造作迁流...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候对于他前世的事情是不是都...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在的果报,这个造作等流是约...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行是逆烦恼而动,它当然在一般...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难悟入一心...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这家兄弟有四人。老二有点不务正业,...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
首先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
昔日,有一个小孩,名叫沙弥罗,年七岁,喜好修学解脱道,于是跟随一位沙门出家修行...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若能恭敬持诵观世音菩萨名...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耕田为业,娶了门当户对...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周顾十方同...
死殁无常就是告诉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意义的。 就是说得到人身不容...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众生界尽,...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么叫生死疲劳呢?就是说生了又...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 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流转,大部份的时间都在三恶...
净土法门下手的方法又极为容易,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但是念六字洪名一定...
诸仁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所从去,是分段生死苦。念念迁流...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而芸芸众生,迷真逐...
唐代的道昂法师、慧光法师、寿洪法师,他们确实在修道人里面、在修净业者里面,是我...
入胎相: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经云:处兜率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胎。 ...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地修行,但是对念佛法门不能产...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体放下,这是大丈夫气概,不是...
常有人说既然轮回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祖先亲朋去世了,我们为他诵经超荐有功效...
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 在每一次这样迁徙的生命过程当中,都要经历爱别离的苦,...
这是生命当中的一桩大事因缘,我们今生能成办这桩事情,无论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都...
凭自力修戒定慧的通途八万四千法门判为难行道。念佛法门是仰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以一定会寻找那个父母,作为托...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求净土,是人来生多感富贵之...
宋代的很多禅师,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就是苏东坡。苏东坡在做杭州太...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要的特点,都是要靠自力修行。...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人生观,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的特点都要靠自力:持戒得禅定...
在轮回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罗、旁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生活在我们人群周围的,...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缘六境,然后识于中而生,根缘境,识于中而生...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他很欢喜游方参访诸山长老,曾...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人民生活富饶,物产丰沛,五...
这里引用《梵网经》的一句话。我们受菩萨戒的人为什么要行放生业,是以慈悲心故,行...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有到达目标,你就命终了,寿命...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坏。这个是无常观,其实这个地...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者虽多,而发心出世者实少,不...
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省庵大师 我常常在想:自己究竟...
问: 法师您好,我是一个愚昧的人,佛说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后世,可是我记不得前...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科举第三名(榜眼),这个人长...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而不听闻修习佛法、精进断恶...
原文: 问曰,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弥陀愿力,诚乎不可思议...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懵懵懂懂什么都不了解,前三年...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作女经...
住持,就是摄受的意思。他这一念心能够把心中清净的戒、定、慧摄持不失。因为摄持戒...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五衰之苦,阿修罗有嗔斗之苦,...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不禁感慨道:生死海深,菩提路...
我们知道这娑婆世界的剧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对头碰面,共业、恶业同分所感的情况,知...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除,你只要了知就好。佛教对于...

极乐世界可以活着去吗

四空定的过失

轮回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回绝缘

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怎么办

大安法师:水火二河白道喻详解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五母同悲一子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你要检查一下,哪些带得走哪些带不走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

短时间的修行就能把无量劫的轮回解决

一口气不来,便向驴胎马腹胡钻乱撞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宁生边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宫

佛陀为什么要示现「入胎相」

今生错失净土,六道劫数长远

让我们轮转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诵经超荐有功效吗?能帮助脱离轮回吗?

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这一辈子若不能往生,后果将会非常悲惨

念佛法门,他力易行,横超生死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上根人尚会从迷入迷,更何况中下根人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临终现这五种相,命终决定堕入畜生道

识心不断,六道轮回就不断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盘中血肉,皆是历劫父母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推荐】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推荐】拖尸人的惭愧与忏悔

不记得前生并不意味着前生不存在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黄泉路上无老少,能有几人活到老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从念头来判断你的来生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