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身份以外的你

学诚法师  2013/09/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身份以外的你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是老师,我是学生,我是父母,我是子女,我是公务员,我是企业家,等等。身处社会中,我们都在按照这些身份生活,这固然没有错。但是仔细想想,这里面似乎还有可以推究的地方。

一个人从小到大,要经历不知道多少次身份的转变,刚开始是某人的孙子孙女、某人的儿子女儿,然后是学生、班委、学生干部,继而是打工仔、公务员、小老板,某人的妻子或丈夫,慢慢再成为老板、领导,最后成为爷爷、奶奶。

那,我到底是谁呢?或者说,哪一个身份才是真正的我本身呢?

就好像一个演员,他有时扮演小孩,有时扮演老人,有时扮演阔绰的大老板,还有时扮演辛苦的小员工,每场戏都不断在变化。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情形了。但有的时候,演员会忘记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个演员,忘了在舞台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员。

所以,当一个年轻人在当子女时,可能非常追求个性,不理解、不认可父母的关怀与期望;一旦转眼间为人父母,同样会对子女有一样的要求。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都充满青春与奋斗的热情,渴求机会,渴求平等;一旦自己当上老板,或许就不会再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做出很多考虑大局利益的事。希特勒也正是因为陷入这种身份的执着中,才会认为犹太种族是劣等民族,造成人类的悲剧。

实际上,不管一个人是孩子、是父母、是老板、是员工、是男是女、是贫是富,在这些身份以外,他都是一个人,一个希望快乐、不想要痛苦的人。

可这个简单的事实,最容易被遗忘。老板觉得员工不好好工作,员工觉得老板不讲道理;父母觉得子女不听话,子女觉得父母太严格……种种对立,种种矛盾,种种倾向与排斥,种种的恩爱与仇恨。

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人,是对演员身份的超越。超越外在身份的限制,不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事实真相,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别人。

内心对身份超越,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更洒脱,不为眼前利益所限制,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清明,多一份智慧。更重要的是,这种超越能让我们完成生命的回归,生命的觉悟。

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身份的叠加。人活在世界上,顶天立地,身份对人只是一种装饰,是内心自在的一种随缘展现。

生命,就像是一块黄金,金灿灿的,闪着光芒,厚重踏实。把这么一大块黄金,做成一辆汽车,它固然有汽车的作用,但汽车绝对不能代表它作为黄金的价值。乃至于做成戒指,做成项链,做成雕塑,都只是它的一种展现。而一种展现,不论看起来多么重要,也都是一种展现而已。

超越身份的局限,找到身份以外的你,找到不曾变化的我们清明自在的心,让我们的生命展现出它本有的如黄金般璀璨的价值,照天照地,熠熠生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这里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

小时侯读《一千零一夜》,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

现生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现生即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这个是历来无数聪...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

自己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对于我们这一期生命乃至未来的生命,唯一的意义就在于...

给自己一缕阳光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幸与不幸、欢笑与泪水...

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问: 该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索达吉堪布答: 无...

为什么不应该买珍珠

珍珠、海珍珠事实上是一块从蚝肉溃疡而成!当一些寄生...

佛法的心要

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后,曾自己感叹道:妙哉!妙...

流传千年的中国四大智慧

四大智慧成就人生辉煌,四大智慧修炼人生坎坷道路;人...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之意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

对人生充满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变丰富多彩

对任何事业,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满热情。同样...

妻子的七种类型

对一个佛教徒来说,婚姻是爱的真正认可。佛陀总是教他...

小孩吃素更有益

很多人认为素食主义只针对大人而言,对小孩并不提倡素...

为何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

诸佛的恩德很难报答,他超过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对...

与子女因缘总不出此四种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

星云大师《拒绝的艺术》

拒绝是一种艺术,当别人对你有所希求而你办不到时,你...

说一句「我错了」

「我错了」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很难用嘴巴说出来。人...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三、因果

壹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