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

圣严法师  2013/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

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归自己所有。这种贪得无厌的心,如果不加以调整,很可能会发展到欲无止境、欲壑难填的地步,尤其是在求取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就转变成瞋恨心,终究会自害害人。

另外一种欲求则是“争取”,一般人认为争取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不争,反而表示自己缺乏进取心。“争取”和“争夺”又不太一样,争夺又更进一步,是指透过竞争、抢夺、排挤,将有限的资源纳为己用,或是把原来是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而不顾他人的利益。例如你我他三个人,都希望得到同一件物品,但是这件物品是不能分割的,最后可能演变成争夺的局面。例如,听演讲时,最前排的位子有限,只有几个人可以坐,如果每个人都非要坐这些位置不可,就会互相争夺。

从某种角度来看,或许有人认为争夺是一种锻炼。的确,争夺可能把一个人锻炼成强悍的人,就如达尔文所认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透过竞争来去芜存菁。这种想法似乎不无道理,但未必正确,因为这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和斗争,付出的代价未免太高。

有句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意思是说,和别人较量时,自己一定要强过别人,但是“人比人气死人”,所以这种气是不需要争的。而且佛是不会去争香的,因为,还会有争夺心,就表示尚未破除自我的执着,佛已经证得诸法皆空,又怎么会去争一炷香呢?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热衷于争夺的人,会失去慈悲心与智慧,因为,自己想要的,别人可能也想要,当一个人一心只想打倒他人、争夺成功,就必须使出不得已的手段;而每一次争夺之后,通常都会接续着更多的争夺,因为占据之后,又怕被别人抢走,以至于患得患失、烦恼不已,争夺便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过去因为政治因素,有些人被迫要参与斗争,我问过这些曾经在斗争中胜利的人,斗胜之后心情如何?他们回答,斗胜当然很好,问题是,下一次可能就轮到自己被别人斗,所以常常是在没有安全感的恐惧中过日子,身心备受煎熬。

另外像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争霸、争王到最后,还是非得退位不可,有时候甚至因为骄慢、轻忽,而被打得一败涂地。所以,不必为了一时利益去争一口气,即使今天赢过别人,并不代表永远都能立于不败之地,更何况“长江后浪推前浪”,将来一定还会有年轻人来取代你的位置,争到最后,还是得告老退休。

竞争虽然有它的道理在,但是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如果能将争夺的心转为一种善的欲求,也就是“发愿”──愿自己能够不和别人比较,少一点得失心,多做自利利他的事情。那么,这样的欲求就不会痛苦,而会经常处在与人和谐共存的喜悦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

人生不幸中的万幸

最近几年来,身边发生了好多事情,令末学深深地感到,...

一切问题本来就不存在

一个生活充满苦恼的问题人去拜访一个智者,一见面就迫...

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原文: 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鞲者。佛四圣谛,...

把心放开,不比较不计较

一年轻女孩前来哭诉说:种种事情都不如意,感情、金钱...

对父母做了少许不善,定得大苦报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诸位比丘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

佛陀度化玉耶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当时,给孤独长...

爱别离怨憎会,实在苦不堪言

什么叫爱别离?相爱的人,结果分手了,这个时候也很痛...

圣严法师《地观》

在平常的意识形态中,每个人都幻想着以为自己是很巨大...

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

我们知道,中国的禅宗传自印度的菩提达摩,他於纪元五...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

圣严法师《越看越是个美人》

爱美是人的天性,现代女性为了追求美丽,花费了许多金...

不能为了钱违背自己的良心

比如说有个要饭的,我给他钱,请问是你得的利益大,还...

圣严法师:识人识己识进退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许多人有关系,不能天...

在家的净业修行人,应把握哪种心态

问: 老年行者上老下少,尘缘基本已了,安心念佛,切...

在寺院担任执事,怎样作才能服众

问: 在寺院担任执事,怎样作才能服众? 大安法师答:...

紫柏大师的念佛方法

紫柏大师问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间断吗? 合眼睡时便忘...

学会过一种不执着的生活

每一个人总是在自己的感受里面生活,执着于自己心的感...

真心跟妄心的差别跟过失

第一、安稳跟不安稳的差别: 当我们的心,住在五阴的时...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

养生之道重在调适

养生之道重在调适。适,本意为切合、相合、舒服、适养...

随处皆妙药

当今社会风气浮动不安,问题皆出在「人心」,「身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