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不要落在感应玄妙上

明一法师  2013/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不要落在感应玄妙上

经常有人问一学佛如何如何,是什么原因?最多的算是一听到佛号或者见到佛像就会流泪等等。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听到观音菩萨的圣号就会心安神静,有了安全感。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去在意它,更不能去追究它。要抱有一种平常之心对待它,否则轻者耽误在里面,重则步入与世隔绝的情况。

所谓的道交感应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只要你心静一些,再细一些,这些情况都会出现。所以,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这些所谓道交感应,这不是你一个人独有的,也不是你一个人的神奇,是每一个人都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更不要因为这些正常现象而迷恋,这样就误入学佛的歧途,断了自己的善根种子。

比如很多人说一念佛或者一提佛就会流泪,这是很正常的,是你自己的忆念前事或者爱或者恨而出现的情况。因为我们人类就是这样,有很多的不自觉,或者说控制不住的东西。当我们贪吃,想起什么好吃的时候,就会流口水一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些现象在《楞严经》里面描述的非常详细:“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盻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所以,学佛不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这些人人都有的现象上面,更不要迷恋这些现象,这样只能把你的精力分散,让你逗留在路途的风光上面,浪费的人生。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用功上面,或者用在行菩萨道上面。这样我们的才能不空过这一生,否则就太惨了。

佛教是有很多的玄妙,这些玄妙就是平常生活的体现。庞蕴居士说的好:“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材”。我们往往偷懒,把我们不了解的事情一股脑地用神通或者玄妙来解释,实际上是这非常害人害己的,害人是把别人蒙骗了,害己是把自己的功夫或者说应该做的事情耽误了。这与学佛是完全违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要珍惜自己的人身,不要让自己的一生空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有些人对神通很感兴趣,这样有何不妥

问: 有些人对神通很感兴趣,甚至皈依佛门也是为获得...

癌症病患念观音得救

在台湾有一个佛教堂,它的理事长叫曹刚,信佛很虔诚。...

修持大悲咒的感应和心得报告

特别提示:大悲咒的感应真是太多了,但这篇小文章的修...

如何得到佛力加持

问: 听说佛祖的慈悲力量不可思议,怎样才能得到慈力...

【推荐】你怎么知道你师父是菩萨示现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

谈感应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印光大师显神通感化黑老大

顾竹轩,名如茂,生于1886 年,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乡人...

转劫浊成净土,莫过于放生

一方面,佛教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众生平等,我们不...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念佛法语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

念佛不要求大富贵

另外,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咱们大家修行,一定要生正信...

有三种障碍,会破坏菩提心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一、瞋恚,横于自他,而...

怎样才叫做清净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

海涛法师《大乘皈依开示》

早上很多人来这边拜忏,拜《药师宝忏》,这叫什么财呢...

什么是「刹那往生法」

世界末日不一定到来,但每个人的死亡末日,却随时有可...

化愤怒为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情绪的平衡...

此生就是来了生死的

今天一天又过了,你们的功夫怎么样呢?有没有进步呢?...

六类可以清除体内毒素的食物

第一大类:蔬菜 所有新鲜的绿叶蔬菜对于便秘是有效果...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

舍却贪爱,戒除贪欲

有个朋友炒股,股龄也有几年了,在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和...

圣严法师《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