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2014/07/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这是佛教的根本认知,所有的外境悉是吾人的业心识所变现出来的,一切唯心造。基于这一认知,吾人于一切时处,应如是观照:当逆顺境界现前的时候,体认这一境界即是吾人心识之映现,透过境界了解吾人业识心。

既然境界由心所变现,那么心识的改变,自然令境界作相应迁变。故吾人欲改善外境首先要改善心念。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以善业真如熏习业识心,心转则境界转。于一切转境方法中,求其下手易,见效速的方法无过于持念南无阿弥陀佛。此六字万德洪名,凝聚佛境果觉,对吾人心识的净化,业障的消除,有不可思议之效用。以净信心持念久久,自然云开日出、晴空万里。人事环境亦不期然随之转好。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授手接引往生净土。由因推果,由果溯因,吾人静心谛审,于念佛感应之道,思过半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

(1)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

先医好你的心

一提到心这个字,很多人觉得一种神秘感,有的人觉得心...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

总结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可归纳如下几项特质: 1、三...

心病的对治法

心病的六种对治法 (一) 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对...

怀玉禅师精进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还有位怀玉禅师,这位怀玉禅师修行非常精进,夜不...

宣化上人:降伏自心

谁能把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降伏,令它们不造反,...

佛号是消业障之王

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

为大众服务应该要有慈悲心

不管执事(执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务大众的人)也好,...

修身与养性

古人将修身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其中许多有益的观...

【推荐】为何现代人体内毒这么多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由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各方...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总结非...

色法的由来

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质是具有质量、重量,碍...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

圣严法师《佛教徒如何发愿》

每个人一生都应该要发清静的愿、远大的愿,而不要发愚...

宣化上人:三毒是害人的魁首

人有贪心,永远不快乐。若是不贪,就有快乐,所以要止...

古天乐低调行善 3年内地捐建49所学校

金众网讯 近日据悉,知名艺人古天乐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内...

懂得无常,才不为感情所伤

现在你对感情的执著,相当于孩童时代对玩具的执著一样...

星云大师:生命如水

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

1、依止佛陀经典参考相应祖师论著。 2、不宣扬神通感...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决定因素吗

问: 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