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养成惜福感恩的习惯

嘎玛仁波切  2014/10/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养成惜福感恩的习惯

贪婪的最严重后果,就是让人无止境地去想别人为我付出了多少。这样容易被所谓的成功冲昏头脑,变得不理智。

我认识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他每天思考的问题就是:别人到底给我创造了什么?你作为一个员工,你在这里上班,你给我创造了什么东西?

你作为一个主管,你在这儿给我创造了些什么东西?他不是客观地想:作为这个公司创始人,我为自己创造了什么东西?是大家创造的财富与价值,我不过是一个暂时的保管者、临时的使用人,我怎么把这种使用权跟员工分享?

他从来没有去想这些,只想到「我是永久所有者,你们只不过是在我的恩惠施舍之下生存的寄生虫而已」。他为这种想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然,通过反省与修行,他也懂得了应该感恩大家,因为没有大家不可能有他的辉煌。

在家庭里,很多夫妻也是如此。如果先生很愿意付出,太太可能就知道索取,而且挑三挑四找毛病。所有人都认为她先生已经完美到不能再完美了,但在她眼中永远全部是缺点。

为什么?因为先生能够做到的,对太太来讲已经习以为常了,太太现在只看先生做不到的,而且总希望把先生改变成她想要的那种。这就可能导致先生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之下离她而去。

这就像一个球,弹一会儿,慢慢把它放地上就可以了;如果你用脚去踢它,它肯定会离你远去。这时很多人才发现——啊,他以前是多么的好——才开始反省自己。

有的先生对太太也是如此,要求一切尽善尽美,希望在家里太太是个佣人,出门时是可以炫耀的花瓶,生意上最好是得力的助手,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什么时候都能变成他想要的人。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欲望,而且总希望在最快速的时间内让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那样。如果,愿望没有满足,内心的不满足就会发泄,带来的后遗症,导致人与人之间失去尊重和感恩。

所以,人需要让自己内心变得很充实,这种充实是通过感恩得来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告知,粮食是农民在田地里付出勤劳才得来的,所以不能浪费一粒米。

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到现在,一粒米饭掉地上都会把它捡起来吃掉。不是做作,是因为我们从小有良好的习惯——知道惜福,知道感恩。

我经常对寺里的喇嘛们讲,每个人下午要固定修一小时的佛法,这一小时是属于感恩时间,要懂得感恩。可以在这么漂亮的寺庙里,有美丽的山川围绕着,温饱没问题,这是多少信仰你们的人付出的辛劳,让你们在这里好好地为佛法做事。所以要感恩,更好地学佛法,更好地弘法利生。

我们寺庙经常会有人来,有游客,有朝圣的信徒。我教导喇嘛们:他们都是一样的。不管来人的官位大小,来的是富豪还是穷人,既然愿意来,就表示他对这个地方是认同的。你就要感恩,他们来了,必须做好服务。

什么样的人来了,你都应该好好地照顾他们。没有好吃好住没关系,有简单的地方可以住,有简单的食物可以提供。这样一来,每个来的人,感觉到这样的一个地方,没有铜臭味,可以带给人祥和。

我们寺庙的喇嘛就用这样的方式传播爱心,传播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当来过的人离开这里,会把这种兴奋带到他在的家庭、所住社区,这也是一种回馈。

人们愿不愿意为你来做奉献,那是他的心态;你不能因为自己做了什么,马上就要求回馈,那也是一种贪念。如果有人来这个地方拜佛,是很正常的;如果他不是来拜佛,只是来旅游,你用让他掏钱的这种心态来为他服务,那么宗教就是失败的。这就跟凡人开旅馆做旅行的场所没有什么差别。你是个修行人,要让来到庙里的人有所禅定。

修行的地方就是能净化心灵的地方,先让自己的心净化好,然后才有资格告诉别人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所以,我们寺庙是个宁静的地方。

当然反过来讲,因为这样,我们得到的就会更多。当人家发现这里值得尊敬,我们所得到的是最高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知足不是没有追求

01、知足不是没有追求,而是追求之后要知足,而是在追...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善良的人为何会感到痛苦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

守金不舍堕蛇身

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很喜爱黄金的人。每天天色微...

在生命的尽头,这些东西还有用吗

地球,根本无法满足人类所有的欲望。中国人口众多,如...

失去了捞钱的机会,这些人真有智慧吗

问: 在这个没有钱万万不能的商品社会,一个人如果有...

学佛后是否要放弃世间的人际关系和感情

问: 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关系和感情...

你真的在利益众生吗

自利和利他是很难区分的,这里就是有误区的。有些时候...

盐吃多容易长皱纹

当身边有皮肤姣好的素食达人出现时,还会半开玩笑地问...

羡慕嫉妒恨

现在有个词儿叫羡慕嫉妒恨,这是现代人很容易犯的毛病...

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

解脱名利束缚,唤起心中阳光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位酷爱音乐的国王,派人去请一...

人生要淡泊名利,才能活得自在

生活中,人们的烦恼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

办厂开公司,如何请佛菩萨加持保佑

问: 办厂开公司,想请佛菩萨加持保佑,顺利开展,心...

如何使情绪不被环境影响

问: 我平时看了很多佛教的哲学,对四法印也有一些了...

不要恶口骂人,也不要给别人取外号

在《百业经》中,有一个金色比丘尼的公案。 当年佛陀在...

纵有积山之罪,亦有冰消之期

一向和风日丽的舍卫国,有一天忽然阴风惨惨,乌云密布...

佛的六种神通

1、宿命通: 知道过去世多生多劫的生活状况,也知道其...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

身为管理者应会的56个故事

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

付出真诚才会得到信任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