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心的本质简单到无法想象

2014/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的本质简单到无法想象

对于心的真正本质,我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它就在那儿。通常我们会把心的真正本质想得很高深。虽然我对这方面没有做太多的修持,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谈,我应该可以这么说,最终我们会回归到那个一开始让我们感到无聊的状态,然后发现原来这个就是它。

我们通常一开始会这么想,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太过于简单、太过于平常,心的真正本质必定是很特别、很深奥,比我们现在有的还美好。我们现在有的并不能真正满足我们的欲望,因为它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当你努力地去实修后,我认为最终你会发现,所谓的认出心的真正本质,意思就是回到你的那个初始的既无聊又不吸引人,既不高深也不新奇的心理状态,同时能够真正地认出———它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

认出心的真正本质,在某个程度上来说,并非是获得一件什么新的东西,而是认出那个你旧有的、一直跟着你的,并且认识到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因此,它不像是获得新的物件般地。或许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旧款的iPhone,然后期待着下一款型号出来;之前是iPhone3,现在是iPhone4,我们都在满心期待着iPhone5的出现。

但是我认为,对于心的真正本质的修持,就像是认出我们现有iPhone的功能,感恩我们已经有的,不止如此,并且要学习如何使用我们已有的iPhone。在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好好花时间去学习使用我们已有的iPhone,并且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它,而认为我们现有的iPhone无趣、不具吸引力,然后等着iPhone的下一款产品,想着若是能得到新的iPhone就更好了。对於心的真正本质,如果我们也是采取类似的态度,心想它必定是新鲜的、高深的,必定是比现在已有的还更美好,那么这也许是个错误。

当提到心的真正本质时,其中“本质”指的是心的实际状态、实际情况,而我们就仅仅需要认出这个实际的情形。有时我们很难去了解,为什么我们还是无法认出自心的真正本质呢?是因为它太深奥、太困难了,还是它太简单、太容易了呢?过去的禅修大师们曾经说过,我们之所以无法认出自心的真正本质,不是因为它太高深了,而是它太简单了,简单到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

心的真正本质就仅仅是我们当下本来的状态,它是我们无所造作的自然状态。我们太习惯于将概念强加於事物之上的造作生活,以至于回归到我们自身的本来状态变得很困难。比如说人类具有笑的能力,我认为这是人类在动物界独有的能力,其它的动物可能会呜咽、会哭嚎,但却无法真正地笑。虽然这是我们人类自然而有的能力,但是若是我们强迫自己去笑,反而无法做到。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繁忙,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因此,我们必须分配时间去做不同的事情、去扮演各种的角色。例如给自己时间去扮演医生的角色,给自己时间去帮助他人等等。但是,我们经常忘了给自己时间去做自己,而这即是禅修。禅修,就仅是给自己时间去“做自己”,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允许自己放松,然后做本然的自己,不去想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去担忧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你所要做的﹐只是单纯地放松,然后安住於自身的本然状态,让自己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当你给自己这样的机会时,你会发现,当下所经验的状态,同样遍及於你生活中的其它部份。也就是说,当你在做其它活动时,即使每天的生活都很忙碌,但你并不会失去你的真正本质。

有时,我们日常生活是如此地忙碌,以至於一整天都在忙不同的事情,完全被眼前的忙碌与工作捆绑住;到了晚上睡觉前,去回想一天所做的事情,却想不起来究竟做了些什么。只知道自己是做了些事,但是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事。原因在于当我们一头栽进忙碌之中时,我们的心只是在追逐外在的事物,而失去了对我们本来面目的珍视。心失去了对自身的正念与觉知,而只专注於追逐外在的事物。就这样,我们把自己迷失在各种的活动当中。因此,我认为给自己时间做自己,它真的很基本、也很重要。

非常重要的是要记得你基本上是谁,而不要被当下任何所发生的情境震住。通常我们做的事恰恰相反,我们任由情境来将我们制伏。我们是可以让自己的正念与觉知如同在空中往下观看一般地来看待我们所处的情境,而不需要完全被情境所制伏,或是被捲入情境当中。在自身与情境之间有那么一种空间感、间隔感,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当一个会游泳的人,突然间被丢入一个水池中时,若是没有保持镇定,就可能无法发挥既有的游泳技能,惊慌失措地在池中胡乱拍溅,而弄得狼狈不堪。反之,若是这个人当下能放松下来,发挥出他的能力,那么当下的状况反而会变成庄严他的一个情境。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抱持某种空间感,是非常地重要。

在美国,我们特别强调自我感(identity)的重要性。自我感对我们很重要,而且我们通常将它依附在我们所做的工作上面。比如说,如果我们的职业是医生的话,当有人问我们:“你是谁?”我们的回答便是:“我是医生。”因此,我们有一种强烈地依附於职业上的自我感。

然而,这个自我感是立足于外在世界之上,也就是对于外在世界的关注形成了这个自我感的基础。当过于执著于外在的世界时,严峻的困难就有可能产生。例如说,我们失去了工作,可能我们失去了一份符合我们专业训练的工作,而让我们想要夺取自己的生命等。这彰显出我们必须将注意力转向内在的重要性与必需性,并且要能够发展出以我们内在真正的面目为基础的自我感,而不是一个建立于我们外在作为的自我感。

因此,说到心的真正本质时,它并非是一件我们从某个传承、或是宗教所获得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必须从上师那里、或是必须到某个圣地去寻找的东西;它指的是无论我们本来的面目为何,而能真正地认出我们究竟是谁。

当我们对自己究竟是谁完全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时,并且能够以完全圆满的方式认出它而珍视它时,我认为这才叫做认出了心的真正本质。这个时候,我们也才能把它做为自身的实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专靠地理,不如专靠心德

【原文】 吾人是生死凡夫,不可瞎造谣言。己所知者,不...

净化世界,需要从心做起

21世纪是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一味追求物质财富...

真心的笑容

有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翁快死了,死神来接他走,他问死神...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我们每天活在哪里?其实,并不在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中,...

去掉八种染污之心

唯识宗对于行菩提心的教诲非常严格,特别是积德行善时...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化缘回来的路上,涉过一条河,又攀上一座大山,小和尚...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

你内心有德,求什么就有什么

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

每个人的成就都是学习而来的

现代社会是地球村,和过去的时代不一样了,时间、空间...

以法自御为常富

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

一切外境只是因缘的暂时和合而已

当情绪的波浪生起时,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不分别、不评...

为什么不能吃动物,却可以吃植物?

反对素食的人的一种惯用的论点就:你们素食者是吃植物...

处世间,如虚空

出家人的生活,一方面是通过戒律来规范自身行为;一方...

佛不欺人

接触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忆这期间的进进退退、...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

【推荐】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问: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堕胎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堕胎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也是个很麻烦的问题。你要是...

怎样避免罪业的增长强大

贯通三世,强者先牵 前面是讲到业力的生起,这以下讲到...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让目标看得见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几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