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2014/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子们要认识到人生的生灭无常,以减少人们对娑婆世界的贪恋,从而利用好自己短暂无常的人生,修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更是全面集中地向阿难等众弟子讲解了人生的无常。

《大般涅槃经》是一部记载佛陀临涅槃之前言行思想的经典。在佛陀涅槃之前三个月,佛陀告诉阿难等众弟子,自己将于三个月之后入灭。阿难等弟子听说之后,涕泣流泪,悲不能胜。阿难等弟子恳请佛陀住世一劫,以便利益诸天人民。佛陀针对阿难等人的请求,向阿难等人讲说了人生无常思想,以安慰阿难等人看破人生的无常。佛在经中云:

阿难,汝今勿生忧悲。有为之法皆悉如是,一切合会无不别离。

世尊即便而说偈言: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恩爱和合者,必归于别离。

诸行法如是,不应生忧憹。

佛陀认为,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苦空无常的,即使是亲近恩爱的夫妻,也不能终生相守,最后都会有令人伤感的离别,这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佛陀劝阿难看破人生的无常,不必为自己的即将涅槃而感到悲伤。

尽管佛陀安慰阿难,但阿难想到佛陀不久即将入灭,还是禁不住悲从中来,以手拍头高声哭道:“呜呼苦哉,世间眼灭,众生不久,失于慈父。”

佛陀见阿难悲痛难以自止,便又劝阿难说,你现在不应当忧悲苦恼。你应当想到,即使我再住世一劫,在一劫之后,我也会灭亡。一切有为之法,都是如此。你不应当对我独自生起苦恼之心。

于是,阿难在佛陀的劝说之下,与佛陀一起回到重阁讲堂。

回到重阁讲堂之后,佛陀让阿难告知众比丘,全部集中到大集讲堂。阿难遵照佛陀的指令通知众比丘到大集讲堂集中。众比丘在大集讲堂集中之后,佛陀敷座而坐告诉众弟子说,我过去为你们说各种法门,希望你们今后经常思考它们,诵习不废。同时静修梵行,护持禁戒,以福利世间诸天人民。然后佛陀再次为众比丘讲说了三十七道品法。佛陀告诫众弟子,三十七道品法能令人到解脱之处。

佛陀在向众弟子作最后教诫时,再次提到了人生无常的道理。佛说:

复次比丘,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身命危脆犹如惊电。汝等不应生于放逸。汝等当知,如来不久,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欲弃捐此,朽故之老身。

今已舍于寿,住命留三月。

所应化度者,皆悉已毕竟。

是故我不久,当入般涅槃。

我所说诸法,则是汝等师。

顶戴加守护,修习勿废忘。

汝等勤精进,如我在无异。

生死甚危脆,身命悉无常。

常求于解脱,勿造放逸行。

正念清净观,善护持禁戒。

定意端思惟,摄情于外境。

若能如此者,是则护正法。

自到解脱处,利益诸天人。

佛陀为了让众弟子不为自己的涅槃而悲伤,便告诉众弟子,人的生灭变化都是无常的,人的生命就像闪电一样短暂,大众应当精进用功,修证菩提涅槃之果。虽然自己将于三个月之后入灭,但自己所说的佛法仍然会流传于世,佛法就是大众的老师。如果大众能于佛灭之后,精进护持修习佛法,护持禁戒,就如自己在世时一样。大众只有护持正法,利益大众,才是真正的尊重佛陀。

尽管佛陀向大众讲说了人生无常的道理,并作了最后的教诫。众比丘听了佛陀的教诫,心中苦痛,涕泪交流,乃至泣血,昏迷不起。现在一切众生都处于黑暗之中,大众都希望佛陀为作明灯;一切众生都漂泊于生死大海,希望佛陀为作舟航。大众边劝请,边举手拍头,捶胸大哭:“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一切众生,何所皈依。”

佛陀见大众如此悲伤,便告诉众比丘说:“一切诸法,都是无常,恩爱合会,终归别离,大众不应请我住世。因为,现在不是劝请的时候。你们要按照我刚才给你们的教诫去做,如法奉持,就如我无异。”

此时,天色已晚,佛陀便与阿难一起回到重阁讲堂。第二天早上,佛陀与阿难等众弟子一起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化得食物之后,回到重阁讲堂用斋。斋罢沐浴漱口,然后与众比丘一起到干荼村。途径毘耶离城。佛陀回顾,向城而笑。阿难不解佛陀为何而笑,便问佛陀:“无上大尊,从来不会没有原由的发笑。不知现在为何而笑?”佛陀告诉阿难:“我之所以发笑,是因为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座美丽的城市。”正当佛陀说此言时,虚空之中,无云而雨。

于是,阿难请教佛陀:“世尊,这很奇怪,虚空清净,没有阴云,为何忽然而降如此密雨?”佛陀告诉阿难说:“你有所不知,虚空诸天,听到我说最后一次见到毘耶离城,心生懊恼,悲伤哭泣,这是天泪,不是下雨。”这时,阿难与众比丘,听佛此语,悲伤难止,闷绝倒地。大众对佛陀说:“天人听说你将入灭,都很痛苦,你又为何要入涅槃呢?”

佛陀见众弟子如此悲哀,便以梵音安慰他们:“你们不应当心生忧苦。”众比丘说:“世尊现在最后见到毘耶离城,不久便当入般涅槃。我们怎能不伤悲。”大众辗转相告佛陀即将入涅槃的消息。消息传到了离车(种族之名)人那里,诸离车人听说之后,像众比丘一样悲伤难耐,他们劝请佛陀说:“一切众生失智慧眼,现在正处于黑暗之中无所皈依。希望佛陀能住毘耶离城,住寿一劫,利益世间诸天人民。”诸离车人如此三请。佛陀便回答说:

有为之法,皆悉无常。设住一劫,若减一劫,亦归无常。尔时如来,即说偈言:

须弥虽高广,终归于消磨。

大海虽渊旷,会亦还枯竭。

日月虽明朗,不久则西没。

大地虽坚固,能负荷一切。

劫尽业火然,亦复归无常。

恩爱合会者,必归于别离。

过去诸如来,金刚不坏身。

亦为无常迁,今我岂独异。

诸佛法如是,汝等不应请。

勿偏于我上,而更生忧恼。

佛陀针对诸离车人的请求,告诉他们说,即使自己再住世一劫,还会入涅槃。为说明人生的无常,佛陀还分别以须弥山、大海、日月、大地等都不可久存于世为例,告知他们,人生无常是不可逆转的规律。往昔的诸佛如来,都是金刚不坏之身,最后都会入灭,更何况我自己呢?一切佛法也都是这样,将来也会归于虚无,所以,你们不应当因为我的涅槃,而生起更大的烦恼忧愁。

佛陀说完这首偈语之后,告诉诸离车人,你们当止住悲伤哭泣的感情,听如来最后讲说佛法。诸离车人止住啼哭,倾听佛陀的教诲。佛陀于是结跏趺坐为众离车人作了最后的教诫,令他们精修佛法,护持净戒,恭敬供养父母及师长。诸离车人听佛陀教诫之后,心情才觉平静。

佛陀在本经中,以自己不能久住于世的事例现身说法。告诉众弟子世事皆无常的道理,不应当执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更不应当因为自己的即将涅槃而难过。应当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用到善待他人,读诵经典,参悟佛法,受持净戒方面来。为将来弘扬佛法,度化众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透视爱情的本质

首先,爱是无常的。但我们以为它是永恒的,一旦它变化...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

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

一切皆会舍离

有一天,佛陀和阿难尊者在前往娑扫国城托钵的途中,看...

李连杰:懂得珍惜每一天

秋高气爽,李连杰来到龙泉湖参加慈诚罗珠堪布主持的放...

欲得涅槃乐应断轮回因

佛陀有次在王舍城化缘时,途中瞥见一只母猪,佛陀微微...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

不求万事如意,只求万事如法

奉劝各位,在社会里边,不要热衷名利。名利好比过眼云...

世间的俗务不要用放大镜去看

每天我们经历多少事情?一周呢?一年呢?佛陀要我们放...

佛法的力量不会消失掉,它会不断引导你

为什么佛陀敢施设方便?往下看就知道了,佛陀他非常有...

富在福慧之中

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念准提咒这些大概法师们都给你们讲过的,我重复一道,...

依止善知识的利益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

宏海法师:百千万劫难遭遇

好,我们尊敬的信忍法师慈悲,我们陈会长还有我们学会...

众生堕三恶道中,佛菩萨为何不来救拔

问曰:若有十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今此众生多堕三恶道...

潇洒人生,坦然面对死亡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

有虚伪心,修行永远得不到利益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

快乐与否取决于觉照

根据佛教所说,人是由五蕴构成的:色、受、想、行、识...

圣严法师《大愿心》

大愿心,包括了清楚界定修行目标以及矢志实现这些目标...

你是购物狂吗

一个人能穿多少双鞋?你只有一双脚,就算每天上午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