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净界法师  2014/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大乘的菩萨,关键点不在于他造了善业或造了罪业,而是他内心当中是不是真实地想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蕅益大师说:诸法无性,尽随心转。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心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

说我们今天造作一个善业--你或者布施,或者持戒,或者修习忍辱、禅定,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善业能够成就安乐的果报,我们只能够这样讲。但是这个安乐的果报到底趣向什么方向?这个善业还没有一个决定的方向,诸法无性。这个方向性是谁来决定呢?尽随心转,你的因地发心决定这个善业的方向。

如果你今天修习善业是为了菩提,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你的布施、持戒,乍看之下是一个人天的善法,但是因为你有菩提心的引导,整个都带有菩提心的气氛。如果你今天布施、持戒,是为了成就人天的安乐果报,心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你整个善业都沾满了名利的气氛。因地有漏,果报自然是有漏的。

我们可以去思惟一件事情,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修习种种的善业,魔王在因地的时候,他也修习很多的善业。当然我们今天是厌恶魔王,因为他障碍修行人。我们从经典可以知道,魔王在因地的时候,他可也是修习种种的布施,他盖了一个寺庙,他修了很多无遮大会,这当中还供养一个辟支佛,他还奉持八关斋戒,以三种福业的关系生为魔王,享受世间五欲的快乐。为什么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修习善业,而这个善业成就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的万德庄严,清净庄严的果报?

同样一个善业跑到魔王的内心当中,它业变成一个杂染的五欲的果报?为什么同样的善业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就是我们因地发心的不同,就是这个善业我们给他们不同的方向,这个善业趣向于不同的结果。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也讲出一个譬喻说,说牛去喝水,牛由于善心的因缘创造了牛奶来滋润滋养众生;毒蛇去喝水,毒蛇因为瞋心的关系而把这个水转成毒液来毒害众生。这两个众生同样去喝水,一个创造了牛奶,一个创造了毒液。说是诸法无性,尽随心转。

所以我们在刚开始修学佛道的时候,一定要先诚意正心,一定要把目标弄清楚,你到底在你的生命当中你想追求什么?这个就是一个关键点。假设我们今天忘失了菩提心,修诸善法,那都是魔业。

在《华严经》说的,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为什么是魔业呢?你不想追求无上菩提,你修习善法是追求人天果报,你来生召感一个富贵的果报。但是富贵的果报就使令一个人容易堕落。你福报一大的时候,你的业力愈大,你的事情更多,这是你前生所造的善业,变成你今生的障碍。你想要修学佛法就很困难,因为你有太多事情要去忙碌,分心。这个障碍,你修习圣道就是魔业。魔王所做的事情就是障碍修行人,希望大家都不要出离,在三界里面继续地流转。

所以我们今天要知道什么样的因缘能够入大乘,并不在于你今天积集多少的功德,而在于你内心当中真实发起菩提心,这是我们第一个基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个人福报大了,就可以让周遭的人得到功德

讲到影响世界各位要了解,什么叫空性,空就是这个世界...

法施比财施的功德还大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

【推荐】施三宝福田,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

往昔,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特地以金...

弥陀名号蕴含的功德与庄严

如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阿字实际就是建立一切法,所以...

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

《佛说四十二章经》之第十章:喜施获福 佛言:睹人施道...

菩提心略修法

一、菩提心的利益及其重要性 我曾反复强调过菩提心的重...

承事礼佛能得五种功德

【经典介绍】 《增一阿含经》,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

持咒的四种功德利益

一、欢喜益: 你如果对咒语的认知,说这个咒语都是佛菩...

螃蟹的遭遇和被绑票一样

关怀绑票案 我有一位朋友,她原来是基督徒,她是在海边...

修行要经多长时间才能圆满

凡位菩萨的观照,第一个阶位是胜解行地。这个胜解行地...

如本法师:出家修行的十点要求

出家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伟业,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是世...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

发心与发愿是一回事吗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

轮回路险,用功须生处转熟

古代赵州禅师,三十年不杂用心,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

真的好怕死,怎样才能不「死」

问: 印祖一再地说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

造佛像的缘起与功德利益

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无相,体遍虚空法...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

念佛时出现心魔该如何处理

问: 师父曾经碰过一个问题,可是后来在光碟里面没有...

禅堂法器与规矩详解

寺院的中心为禅堂。禅堂有四大法器:钟板、香板、散香...

大悲咒与小悲咒

师正在诵读一本书的时候,走进一个孩子。 师父,您在...

令众生堕落恶道的十种恶习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