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净界法师  2015/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比方说外道跟佛弟子的差别,你看外道他们也是出家,希望能够了生死。但是他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所以他们虽然想要求解脱,最后的结果反而是堕落。为什么?因为不留心大乘的教典,即便勇猛精进,到最后是天魔外道。

我们一般人不看经典,对人生的看法大致上是两种看法:一种是断灭见,一种是常见。断灭见是反正人死如灯灭,所以从人死如灯灭当中产生及时行乐了,他不相信有来生。第二个就是常见,我们相信在宇宙当中有一个常住的主宰者,比方说上帝,比方说天神,他可以主导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透过对上帝、天神的祈祷,我们就能够趋吉避凶、离苦得乐。这两个都是错误的。

其实你的快乐跟痛苦是你自己的内心决定的,你生命的抉择,你选择做跟不做,这样的一个业力的形成才是真正你生命的主导者。所以说当我们不能够了解教理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向外攀缘的,是跟着感觉走的。

那么相反来说,胁尊者八十出家,“昼观三藏,夜习禅思,乃有济”。这个胁尊者,佛灭度以后六百年,他八十岁才出家,在这种年老力衰的情况之下,他因为白天看经典去明白道理,晚上根据这个道理来修习止观,最后才成就阿罗汉果。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外道在年轻的时候出家,在精神体力那么旺盛的情况之下,这么强的出离心,但是因为他不明白道理,结果是求生反坠。胁尊者他在八十岁出家,他用的精神体力很有限,但是他掌握了生命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结果他成功了。

这个道理是说,宇宙人生是有一定的轨则的,诸法因缘生。你看,太阳它一定是从东边出来,晚上从西边下去。从来没有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从东边下去,不可能!你看月亮,它是初一的时候最小,到十五的时候变最大,大到一定的程度它又开始变小。你看海水它涨潮,它涨到一定的程度,又开始退潮、退潮、退潮,退到一定的程度又涨潮、涨潮、涨潮……一个真实明白道理的人看宇宙人生的万事万物,会发觉人生是有一定的轨则的。这个轨则就是佛教说的流转门跟还灭门。

我们之所以不断地流转生死,这个背后也有一定的轨则,诸佛菩萨能够安住在安乐解脱,他掌握了一个解脱的轨则。

所以人生虽然是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在变化后面是有一个道理的。一个人会堕落是有道理的,一个人会往生也是有道理的。我们今天读圣贤书,就是把我们为什么会堕落、我们为什么会往生、我们为什么会成佛的道理掌握住了,这人生就在你掌握当中了。

我们一个人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用智慧来观察人生;第二个,用直觉去面对人生,跟着感觉走,我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那这个人就没什么希望了,就是佛教说的闭着眼睛过活,他完全不用智慧来观察人生的,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这个人无量无边的生死在等着他了。

所以我们从经典的学习,打开我们的智慧眼,知道我们这样做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那样做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你掌握了一个痛苦的道理跟快乐的道理,你才有资格谈修行!我们在修行当中,是先打开眼睛,然后才有行动的,因为人生是有它的轨则的。

十法界的因缘果报背后的确是有它的轨则的。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如果闭着眼睛修行,结果就跟外道一样——求生反坠。虽然花了很多精神体力,但是结果却是堕落。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研究道理了,就是我们说的“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爬山,没有一个人说不用看地图就可以爬山的,爬到最后爬到老虎洞去了。所以,这个地方是讲到修学是要尊重传承历代祖师所留下的这些开示的法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达照法师:不修行的修行

总是以一颗有所得的心,去求无所得的法,怎么可能相应...

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问: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慧律法师答: 诵经一定...

宣化上人:魔是来帮助你修道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会有魔...

解生死无常,不被境界所转

在《法句经》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比丘出家...

文珠法师《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今天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我们生长...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

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古时有位修行人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称。两位比丘慕名前...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

临终之时,阿弥陀佛抢先把我们带走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

没有法师作证明,在佛像前自行归依可以吗

问: 有的人没有请法师作证明,在佛像前自行归依,而...

既然诸法是空性,那我们何必执著幸福

问: 既然诸法是空性的,那我们何必执著于幸福? 索达...

持咒常识问答简选

问:持诵神咒,有人说不宜在家念。如白衣咒大悲咒之类...

【推荐】以逆境苦难为师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

享受人生的过程

旅游人常常会陷入这样一种误区,以为美丽的风景只在某...

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

夫妻相处要学会反省自己

有两对夫妻住对门,一对夫妻非常的恩爱,相敬如宾;另...

佛教的忏悔方法有哪些

佛教里面说忏悔的方法,有说两种,事忏和理忏;也有说...

四句话揭示人生精辟而深刻的哲理

这四句话,揭示的人生哲理精辟而深刻,令人掩卷深思。...

三大轮回之根

今先说轮回二字之义,这轮回之义就是人间所共知的一句...

圣严法师《尊重他人、奉献自己、成就他人》

所谓高僧或高尼,并不是自己说:我是高僧、我是高尼,...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