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感觉而走

净界法师  2015/03/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感觉而走

佛陀在前面的经文当中,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同时存在二种的情况:第一种是五蕴所成就五浊的相状,这个是一种表层的心识;第二是它内在的体性,也同时存在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二个是同时存在的。

那么我们面对一个生灭的五浊相,跟不生灭的本性,应该怎么办呢?

佛陀说:要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就是你刚开始在修学的那一念心,你的依止点是依止不生灭心,刚开始就是先找到你生命的依止处,接下来再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体,然后再用不生灭的本性起观,用空假中三观来旋转这虚妄性,来慢慢的恢复本来面目。

这段经文就讲到我们内心当中,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二大宗旨,一个依、一个旋。首先我们要找到内心的安住,我们讲云何应住,就是你要把身心世界当中,找到那个生灭性,把它安住下来。古人在开悟以后他说:哎呀!我终于找到我的歇脚处。像那赵州禅师八十岁,赵州八十犹行脚为什么呢?只为心头未悄然。赵州禅师去行脚的时候,有一个禅师就诃责他说:老老大大云何尚无住处。你年纪这么大了,你还没找到一个地方安住下来,还在那地方跑。

他的住处,不是说外面我住一个小茅棚,那不是住处,是你内心当中怎么还找不到家呢?老老大大云何尚无住处。

《楞严经》就是说,在整个生灭的流转当中,你找到一个安全的家,然后你住下来,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住下来不是大事已办了,你还有很多很多这些虚妄的力量要去消灭它,所以要旋,就是云何降伏其心,用空假中三观来旋转这虚妄的力量。所以你要掌握一个依、掌握一个旋这二个字你就知道怎么修行了,你就有资格闭关了。

古人说:在闭关当中,观行提起来的时候,古德讲四句偈诵说: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闭关的人他内心当中,他不管是经行、拜佛、吃饭、睡觉,他的心是回光返照的,照了他的清净本性,先安住下来。安住不是没有事,心心息幻尘,用空假中三观对治自己过去的习气。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世间上没有所谓的对错、没有好坏,真实功夫提起的人他没有是非。

回光返照是这样子,我们回光返照才能够看到生命的全貌,问题在这里。

有一个大学教授他教美术的,新生进来进到美术系以后,这老教授第一堂课:

他说:我们今天学画画,首先要知道一个观念。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老教授在上面点了一个点,问所有学生:你们看到什么?所有学生都说:我们看到一个黑点。

教授说:这一张纸有百分之九十九是空白的,你们只看到黑的那一点,你们这样子不可能做一个好的美术艺术学者。

这意思是说:我们往往失去生命绝大部分的心性,而只是追求生命当中某一个点。这是个问题,你追求这个黑点,结果你不能掌握大局。

我相信很多人有闭关经验,我们平常在日常生活也不觉得五蕴身心的可怕,但是你一开始摄心的时候,五蕴开始反弹,一定开始反弹。后面那五十阴魔,色蕴有十种阴魔,受蕴有十种阴魔,乃至于受想行识,各有十种阴魔,构成五十阴魔。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情,你开始对治它的时候,它就开始抗拒你。所以你看,你越对治,烦恼越重。你平常拜一百拜的时候,你不觉得,你要是一天开始拜一千拜的时候,你一到拜佛时间的时候,你就非常的讨厌,有时候会不想拜佛,有时候不想念佛,甚至于想说干脆出去就好!

那表示你真正开始用功了。问题是你怎么办呢?

只有一句话:不要跟着你的感觉走,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就是不管它。

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想法开始用功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强烈,如果你说修行好像都没有什么特别感觉,那表示你都没有在修行,你就是过去的老样子,你以前是怎么样,你现在还是怎么样,只是你这一段时间多了一点善业的力量,积集一点善业,你根本对五蕴的五浊力量没有对治。一个人要对治,他一定先有烦恼的反弹。

所以你看打佛七的人,越打烦恼越重,这个都是有在用功,因为他把烦恼逼出来。问题是你逼出来以后,你怎么办?

第一个、你要怎么安住你的心,烦恼一直在干扰你,它告诉你很多事情,它给你很多讯息,你要怎么办?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所以这一句话很好: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第一个、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你的感觉走,不能拜要他拜,然后你观想这个是虚妄的,开始对治它、破坏它。这就是我们整个《楞严经》第一个依、第二个旋,这二个字你把它参透了,你大概就有资格开始修行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只要问妄想一句话,它就完了

我们如果是从今生开始,那很简单,处理今生的问题就好...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

人生如戏努力演

在与一位居士聊天时,他问佛教到底是怎么样的,自己忽...

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不是今生才开始,我...

念佛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定力

问: 如何念佛才能培养出内心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师答...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 就跟我们吃素一样...

单提一声佛号

大家来打佛七,事先一定有所准备。七天之中,一切放下...

想强大须放下10样东西

1、面子 有时候我们低头,是为了看准自己走的路。很多...

地藏占察忏完整仪轨

末法时期,学佛的路上,有种种的困惑。学佛很久了,感...

经典上说女众有五种不能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

对网络弘法的开示

一、网络媒体是双刃剑 日嘎上师说:这几年,随着互联网...

用心去看清这人生的真相

当一件件衣服被我捞到盛清水的桶里之后,原先的那个桶...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

各位尊敬的护法居士大德,每年的九月份,也就是水陆法...

昌臻法师:学佛从做人下手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

本焕长老长寿秘诀:心胸开朗,粗茶淡饭

出身新洲农村贫寒之家,年轻时吃过很多苦的本焕大师,...

印祖告诉我们家里怎么恒吉祥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

礼拜观音菩萨,可以得到不思议加持力

明朝时有僧人如幻,他有个朋友懂得易理。跟如幻说,你...

济群法师《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一、绪论 (一)、学习本经的意义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

生活的最高层次

人类的生活随着精神层面的提升,而有不同的层次。 第一...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

早期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绝不是培养神童。教育,不...

如何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错误言行

问: 在生活环境中改不了自己的错误言行,怎么办? 大...

心开路就开

有一位父亲,生了三个儿子,由于望子成龙,所以平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