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2015/05/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第一。

“清心”是保持内心恬静,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杂念的意思,不但是佛法和道家修行的主要功夫,同样是儒家修身的下手功夫。清净心生智慧,想要成就世间事业,同样需要专心一意,杜绝杂念。谚语说,“忧能使人老”,杂念多、欲望多的人往往容易烦躁不安,身体多病;心地清净,也是保持身心和谐健康的关键所在。清心对我们这样重要,怎么样才能保持这种恬静安详呢?《大学》开章就讲到,“修身”的根本在“格物”,也就是格除物欲、和物欲格斗。财、色、名、食、睡是最普遍的五种欲望,完全避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是不能沉迷贪恋,甚至纵欲放任。利令智昏,欲令智迷,利欲熏心,人的智慧就会被蒙蔽,各种过失、罪恶都从这里产生,没有不堕落的。认识了物欲的危害,我们才肯格除、放下。即使不能一下子放下,也要逐步减少、淡化,渐渐就会体会到其中真实乐趣。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人与人交往中,许多灾难都是因为言语不谨慎,有意无意伤害别人,结下怨仇,以致冤冤相报,纠缠不清,甚至造成人群的冲突,伤害国家社会。言语对人的影响这么大,口的过失又最容易犯,难怪孔子那么重视讲话的艺术,把言语列在教学的第二位。而修身是涉世的基础。心地清净真诚,自然容易减少言语的过失;而讲话谨慎,也容易保持内心的清净安宁。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一帆风顺。修心为本,慎言为先,实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何看待「无奸不成商」

问: 对于无奸不成商这句话,法师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领...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个禅七马上就要结束了,就在禅七结束之际,老天爷连...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

慧律法师《保持24小时念佛的秘诀》

经常有信徒告诉我,他们在念佛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现象...

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

学习佛法应一门深入,还是博览群书

问: 学习佛法应当一门深入,还是博览群书?怎样效果...

用短暂的痛苦,来解决长远的痛苦

什么叫精进呢,《广论》当中提出了两个定义。就是当我...

妄念纷纭只是一念

承示近来做工夫,于本地渐有入处,欲得秘密一语,以为...

要想得地藏菩萨加持,起码要有下至心

现在这个地球,有六十五亿人口,能够念他的名号,跟他...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明廉启敬《修龄要旨...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

怎样保护学佛人的信心

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

等待我们明天的是什么

我曾经在南山寺,见到过一个坐轮椅的人,他是因为车祸...

阿那楼驮尊者的故事

阿那楼驮,此云无贫。昔于饥世,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

【推荐】念念不忘往生西方的大事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问: 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

尸毗王剜眼施鹫缘

蝉声唧唧穿梭在蓊蓊郁郁的只树给孤独园中,传递着解夏...

守住五戒,命运就改变了

所以我现在问各位,你答能持!代表你守这一条戒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