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

2015/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一切恶行,没有比放纵自己欲望更大的。人一旦放纵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就会为了满足无止境的欲望,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一切的恶事都从自己一个私欲开始扩张。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多少王朝的覆灭,都是从末代帝王的纵欲贪求开始。唐玄宗雄才大略、励精图治时可以开创开元盛世;后期放纵私欲,却带来安史之乱,大唐王朝几近倾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无法估量,自己也落得晚景凄凉,悔恨不及。

“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议论别人的是非。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包容,不愿别人谈论自己的过失。可是喜欢讲别人的是非却是一般人都容易犯的,尤其是背后的议论,伤人更深。无论谈话内容是真是假,都会给对方造成伤害,甚至挑拨别人的关系,制造不和谐,多少悲剧就从这里发生。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

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谈论别人的缺点,如果对方是有道德涵养的君子,就会丧失我们自己的德行;如果对方是阴险小人,则可能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古人教人,从小就要学习:“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不但是培养德行的根基,也是为他的人生减少障碍,消除灾祸,全身远害,这才是对后代子孙的真正关爱。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行要养成有定课的习惯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渐养成有定课的习惯。但一开始也不...

欲望适度则为利,过度则为害

如果生活是海,那么欲望如潮。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

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

富在知足 什么是富?很多人都会认为有钱就是富。这个答...

色欲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的

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的。很多时候的美好,都是...

宣化上人:净土宗--诸大菩萨赞叹的法门

你这个心哪,它忙得很,一天到晚要找工作,不会休息的...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

乱伦的丑恶悲剧

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恶的,如果邪淫而至乱伦,那更是丑...

圣严法师:少欲知足真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

人间佛教不是庸俗化适应世俗生活的佛教

网友:感恩法师,请问在家人对于人间佛教的理念怎么做...

【推荐】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

你不节俭,这个家一定要败的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为人处事要常常有一...

观音菩萨能令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

济群法师:陷入情感中是业力还是无明

问: 对某人理智分析后绝不会动情,却不由自主地陷入...

念佛人的生活「主心骨」

念佛人很多,却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活得心满意足、欢喜快...

临终时听闻到佛号,就一定不堕三恶道吗

问: 《地藏经》中说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

【推荐】同样是布施,但所得果报却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

艺人取乐大众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国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

人生修养的十个字

和 礼之用和为贵,和气生财 遇事做到和谐恰到好处,切...

天眼通宿命通,真有这回事吗

问: 师父,我遇到一个疑团,大家一些学佛的去往生,...

益西彭措堪布:妄语果报的故事

依照佛经的开示,我们放远目光来观察妄语业对今生后世...

让孩子乐观一些

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工厂曾经失火,近百万美元的设备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