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着体会别人的心

学诚法师  2015/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着体会别人的心

假如幼稚园的小朋友要学佛法,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要学佛法,我们怎么去讲说呢?

我们有不仅要有耐心讲,还要很欢喜地讲,并且能够让对方接受——无论小孩、大人还是老人,都能够听得懂,也都喜欢学。小朋友、青年人、壮年人、老年人的精神境界、思想、阅历、心性差别是非常大的, 我们必须调换成一种跟他一样的心境才能够让他听得懂。假如我们以一个大人或圣人的标准,一种佛法的 语言对小朋友去佛法,他不可能听得懂。成年人的话他都听不懂,他怎么能够接受佛菩萨圣者的这些语言 、逻辑、概念?所以我们如何来将语言进行转化,就需要功夫了。

同样如此,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如何 来观察一个人的根基,进而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才能让对方接受,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太注重语言名言的话,又恰恰容易忽略了佛法的意境——因为讲佛法的目的是要让对方产生信心、对佛法有好感、相信佛法。那么要让对方对佛法有好感、产生信心,首先要让他对说话的这 个人要有好感、要有信心。因而,我们跟对方讲佛法,还要考虑与对方如何相处的问题。不能认为我们给 对方讲佛法就比他高一等,那就不可能相处好,也就肯定弘不了法了。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说法、闻法要去考虑的问题。对个人而言,可以说自己不著相、只要注重佛法,但对初学者和其他人,就需要予以重视。就如穿衣服,衣服虽然穿在自己身上,但是穿着不整齐、衣服很脏, 会让别人看了难受。又比如在同一个房间里,当别人把卫生搞得干干净净时,自己不搞卫生,也会让他人不快。这些都是有关联的,不能说某个东西是我的,就完全按照自己意思去办。所以,我们要去体会别人的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

空掉内心的观念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是牛奶;当...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禅堂有明神宗皇帝御书的匾额楹联:...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来求法不施予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或作变...

「亲近恶友」和「恒顺众生」的区别

恒顺众生是一种菩萨行为,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

为心灵敲响木鱼

暑期中,一群小学生参观了一所闻名中外的千年古寺。在...

达真堪布:如如不动的心

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对境,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

曾国藩经典人生语录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

大悲咒的由来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絺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

龙裤国师的故事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

喝水也有学问,十个喝水的坏习惯

导语: 你会喝水吗?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却未必...

心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

星云大师《如何了生脱死》

人类虽有生命,身体却不能永生,身体必定会有死,死和...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感。幽默不是能言善道,幽...

圣严法师:揩磨此一片田地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余缘,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