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智谕法师  2015/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恭敬一切,只要十种法不犯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

所以古圣人说:“闲谈莫论人非。”别人假使有好的地方,要做适度的赞扬。赞扬固然好,不可过分。过分的赞扬,变成讽刺。所以经上说,说话要说恭敬语、功德语、法语。我们都是凡夫,我们认为非的,并不一定非;认为是的,并不一定是。如果妄谈是非,令一切众生屈死在我们舌下。

恭敬一切就没有我慢,没有我慢可以去两种障。一种烦恼障,一种所知障。时常听人家说:“你伤害我了。”那就是烦恼。还有人说:“你知道的,我都知道;你不知道的,我还知道。”这就是所知障。烦恼障续分段生死,所知障续变易生死。药师偈说:“拔苦必期二死尽”,不过令众生不起我执就是了。

一切恭谨。谨是谨慎,谨慎就不犯戒。如果广说,有很多的戒法,略说就是十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这十项业清净,假名成佛。所谓“佛本是无,清净则有。”就是指三业清净。各位居士回到家里,遇到事情,不叫别人吃亏,宁肯自己吃点亏。叫别人吃亏,后患无穷;自己吃点亏,可以保你平安。十项恶业里边,口业最要注意,身三意三,唯有口四。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一个是戒,一个是乘。戒就是一切戒法,略说就是十种净戒。乘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大乘。因为这三乘法都可运众生出生死,所以称为乘。声闻乘修四谛法;缘觉乘修十二因缘法;菩萨大乘修六度万行法。所以乘重在一个“法”上,戒重于“戒”上。

念佛人要知道这一点。心不想是非,口不说是非。“非佛法莫说,非佛行莫行。”非佛法莫说,就是乘;非佛行莫行,就是戒。如果能作到这一点,就是“戒乘俱急”。戒乘俱急,就是戒和乘都精进。

今天第六天了,晚上加两支香。大家的心要平心静气,不要慌张。晚上固然很累,你自己要调适。调适要精进,如果调适懈怠,就不对了。调适精进,精进要调适,好比佛所说的,如调琴弦,不缓不急。

现在开始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乾隆皇帝遇观音的故事

当年乾隆皇帝私下江南时,有一天来到南海普陀山,看到...

可以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

《优婆塞戒经》云: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

无位高权重,只相互尊重

「『如愿行,如是行』,我们发了愿就要走,就要去做,...

【推荐】谦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

人生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修行,修什么呢。修谦卑。记得...

不要问佛法灵不灵,要问你自己诚不诚

初发心用功的人,对佛要求是那么多,达不到满意就怪佛...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问: 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因早上三点起来...

不重视恭敬三宝,会构成灭法的因缘

接着看第二段的申诫: 既知多过,弥须大慎。 至堂殿塔...

印光大师:读经须知

何谓恭敬?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

神清则智明

【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即心...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

信仰不是寻找奇迹 不要过分感性狂热

玉琳国师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作为大德善知识,为众生...

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犯的一些邪见

末法时期持戒的障缘极多,知见是最主要的问题,以下重...

《药师宝忏》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宝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

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学习净土法门的义趣 二十多年来,学教、学戒,讲学、做...

用佛陀的智慧来调整心态

学佛就是针对我们的这个精神,精神上的问题就是需要用...

「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是何意

我们所说的因果是指原因与结果。亦即指因果律。为佛教...

如何证明轮回存在

在我们讨论轮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前,最好先来看看佛教...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寺院经济的合理使用

寺院的财物通称三宝物,也就是属于三宝所有,分别为佛...

圣严法师《本来无一物》

问:六祖惠能大师有一个偈子,本来无一物是其中的一句...

夏季吃百合助睡眠清心润肺

夏季天气炎热,有时还有蚊子作乱,这让很多人夏季睡眠...

不要等到死亡来临或身患绝症时才念佛

学习净土法门以后,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修行。现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