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戒定的功德作基础,才能开发智慧

学诚法师  2015/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戒定的功德作基础,才能开发智慧

我们有很多观念是世间的观念,不是佛法的观念,所以学佛法就是改变我们的观念。世间的观念是要不得的,佛法的观念才是正确的。但我们本来是学佛法,怎么会变成世间的观念呢?

其实是我们人的思想观念里,我们的心里,多生多世以来,都是世间的观念比较多,并且很强,很不容易去掉。比如说,大家学佛法的时候,非常精进用功,做很多很多的好事、善事,旁边的人表扬我们:“某人,你很发心,做这么多的事情,功德无量。”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生起慢心,认为自己确实做了很多事;对方说:“你学佛法这么久了,怎么还这么糟糕,学得这么差劲?还不如我呢!”我们听了之后,马上就起嗔心,心里就会很不高兴;对方说:“学得这么久了,这么用功,这么精进,要注意身体,不要把这个身体搞坏了,要劳逸结合,不要这么用功。”

这时,我们会怎么去判断?如果这个法师,这个同行善友,你觉得这个人比较可信,你就会想:他很关心我。如果你觉得这个同行善友平时不用功修行,就会觉得他是在我要用功修行的时候来扰乱我,这个依《广论》中说,当我们在很用功修行时,有人来让我们不要用功修行,这个叫魔在干扰。就是说,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人讲出来,我们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感受和结果。一种认为他在关心我,另一种认为他是来妨碍我。

而实际上来说,我们信得过的人,告诉我们不要这么用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用功,因为假如身体搞坏了,的确就用不了功了。另外一种人说,你不要那么用功,不要那么精进,他也有可能是担心你的身体,也有可能担心你不能持久,也有可能认为你这么用功,会用不下去,或者会用偏了等等。

我们常常会有一种习惯的想法:对方在语言上对我们的关心就是好的,如果不是的话,就是不好的,就是错的。那么,根据佛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常常说如法抉择,既要依师,又要如法抉择,你怎么样把依师与如法抉择结合起来?如法抉择,常常会犯的错误毛病,就是我们自己拿一个所谓的佛法概念,拿一个所谓的佛法道理,来解释对方意思。对方对不对?做得正确不正确?

我们要领会如法抉择的意思是什么,比如法,色法是法,心法也是法,心不相应行法,也是法,有为法是法,无为法也是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这些桌子、椅子、木头都是法。我们看到的是外在的形象,外在的形状而已,我们不容易把它理解成是法。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对宇宙人生,是用佛法一整套的概念去认识、去说明的,但是我们常常会陷在世俗的思维体系当中。更进一步来说,我们学佛法,究竟什么是佛法呢?如果我们弄不清楚的话,我们这个佛法就很难学好。佛法究竟是什么,先要弄清楚,然后才能谈到如何如法修行,如何如法抉择?这个如法抉择,不是说自己认为对的就是如法,自己认为对的与如法是不一样的。

道次第,你从下往上看,与从上往下看是不一样的,从下往上看,看的都是颠倒的,从上往下看,是一种圆满的,它能够各个点,各个角度,都看得到。就犹如我们站在广化寺最高的地方——文殊阁,往下看,整个庙的每个部分都可以看得到,但是如果我们坐在法堂里面就只能看到前面的大殿,很多地方就看不到,所以这与高度是有关系的。

从下往上看,与从上往下看是不一样的。宗大师也曾说:“终生善行,悉成过失。”为什么你终生做的善行都成过失了呢?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善行,不知道什么佛法,我们虽然学了佛法,但依然是带着世间的烦恼心在做世间的善事。世间的善事,世间人做的很多很多,不仅说只有我们佛教徒在做善事,在行善行,不学佛的人具有善心、善行的人也很多,甚至做的事业比我们更宽广。我们佛教做的善业是清净的善业,是无垢的善业,两者是不一样的。世间的善法与无漏善法是不一样的,同样都是善法,本质却不一样。

所以,要清楚我们如何来学佛法,如何来抉择法。抉择本身就是智慧。法是什么?法就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对境的时候,我们会起什么心,动什么念。这个要靠智慧,我们智慧不够的时候,是无法抉择的。也就是说,如果首先对法本身都了解不清楚的话,我们怎么去学习?另外,我们的智慧又很弱,我们怎么知道抉择呢?

在抉择时,我们要有智慧现起,或智慧能力很强的时候,才有办法抉择。戒定慧,受八关斋戒就是戒,透过戒定的功德作基础,我们才能开发智慧,有了这个智慧之后,才有办法去作抉择,如果没有戒定的功德,我们不可能有真正的智慧,没有真正的智慧,我们学的所有的佛法,都是概念性,理念性的。

以这种理论性来推理,来作决定,跟自己自性当中具足的功德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理论性的东西是靠自己的知识跟能力,能力很快就用完了,佛法就不同了,佛法有无尽的宝藏,永远用不完,它是我们生命动力的源泉。

如果学佛法,学着学着就不想学了,学不动了,就说明你学的出问题,学错了,越学越远。如果学对路的话,一定越学越来劲,越学越有味道,越学越想学。如果越学越不想学,就是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出了障碍,这是很关键的。

如果学着学着不想学了,并且说这个佛法不好,这个法门不好,这是更大的问题,因为他不能在自己的自性上面找原因。所以给大家提醒提醒,学佛很久却学不好,都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引起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制杀戒是最善的功勋

佛教和儒、道二教设教化导的初心,都是劝人向善的。但...

呆若木鸡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

圣一法师《梵网经菩萨戒之淫戒》

六祖云: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世人迷净性...

即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

不要说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犯戒有五衰耗

佛说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 一者求财,所愿...

抱年轻女人与抱一条死狗的感觉一样吗

若受离一切所应远离身语业,安立第四苾刍律仪,一切不...

当你念久了,散乱心自然就没有了

如何净心寡欲?多念圣号。刚才不是提到要至心?你不念...

去除体内湿气的十八法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

让阿弥陀佛住到心里来

有些人问: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实际念佛也离不开...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类所...

妙莲老和尚《念弥陀圣号的利益》

一句弥陀具足无量光寿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小...

妄谈风水吉凶祸福,这都是颠倒知见

【三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

卧时即有,坐时即无

问: 有和尚问石霜庆诸禅师:听说佛性像虚空,这对不...

11个宠坏你孩子的坏习惯

1、有求必应 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给他所有他要的东...

刘德华:皈依多年,学会放下

刘德华是一个笼罩在光环下的天王,但是天王也有自己平...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

淫念生起时该如何对治

虽然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如果不经过修行,还...

别让垃圾倒进你的脑袋

如果有人把垃圾倒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样?会生气、会...

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离开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觉每天一转身就是一个白天,睡一个晚...

凡事都能让一步

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两个商队准备出门经商,但...

贪心失金鹅

一位妇人在先生往生后,带着三个女儿到富有人家里当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