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最难行持的苦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  2016/0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最难行持的苦行是什么

最难行持的苦行是什么?就是当我们面对无缘无故的羞辱、无中生有的诽谤,或有人以百般手段来折磨自己,这时侯还能忍得下来。

忍,是人生中最难修的。俗话说:“忍字高来忍字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入菩萨行论》中也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所有的罪恶中,没有一个像嗔心那么可怕的;所有的苦行中,没有一个像安忍那样难行的。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苦行,如外道有绝食等无意义苦行,佛教中有守八关斋戒及为了修法的苦行,但比较而言,这些苦都算不得什么,只是身体受些磨难罢了。最难行持的苦行是什么?就是当我们面对无缘无故的羞辱、无中生有的诽谤,或有人以百般手段来折磨自己,这时候还能忍得下来。

但即便困难,我们也要依靠众多道理,千方百计地努力修安忍。往昔,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仙人,名叫忍力,他发愿永远不对众生起嗔心。当时有一魔王为了摧毁他的修行,故意幻化出一千人,用恶毒的语言诅咒他,用妄语肆意诽谤他,大庭广众中,用难以启齿的言词羞辱他。当他前往城市时,这些人还把大粪浇在他的头上、衣上、钵里,用扫帚猛击其头---

这些人时时处处加害他,但不管别人如何待他,忍力仙人从未怒目相向,也从未想过以牙还牙,甚至连“我到底做错什么”之类的话也没说。他只是暗自发愿:“以此修安忍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等我成佛之后,一定要先度化这些人!”

作为佛陀的随学者,我们也应以此时时提醒自己。

要知道,嗔心与慈悲心直接相违。大乘佛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可是一旦有了嗔心,不但不愿意利益众生,反而还想伤害他们,此举与大乘教义完全相悖。因此,在所有的罪恶中,再没有比嗔恨心更严重的了。

话虽如此,可是一旦逆境现前,真正能做到也不容易。

日本的白隐禅师,就以安忍而著称于世。曾有位姑娘与一男子有染,生下一子。姑娘怕虔信佛法的父母谴责,就告诉父母,此事乃白隐禅师所为,因父母对禅师一直尊敬有加,她以为这样做可免父母责难。

不明真相的父母,听信了女儿的谎言,抱着刚生下的婴儿扔给禅师,骂道:“你这个败坏佛门的假和尚,以前没看清你的丑恶面目,蒙受你的期骗,没想到你竟做出如此禽兽不如的事。这是你的儿子,拿去吧!”

禅师淡淡地说了声:“是这样吗?”就默默地接过孩子。

父母更以为没有冤枉禅师,将此事到处传播。不多久,人们都知道了禅师的“丑恶行径”,纷纷白眼相视。

禅师抱着柔弱的婴儿,到刚生过孩子的人家乞求奶水。那些人说:“哼!要不是看在孩子可怜的份上,才不会给你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姑娘的良心备受煎熬。她不想再看到人们对禅师的不公正待遇,终于向父母坦白了一切。

父母万分羞愧地来到禅师面前忏悔。禅师听后,仍是那句话:“是这样吗?”

试想,假如唤作是我们,会这样淡而化之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愤怒让全身「中毒」8招灭怒火

乘车时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孩...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问: 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如...

世间委屈六事

人在世间生存,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受委屈的经验。虽然说...

向佛陀丢掷泥沙的人

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次与弟子们外出托钵。在途中,遇...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

一个人的相貌,随着他心里的状态而变

妙色呢,佛所示现的妙色身。为什么加个妙?这是化的,...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地区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气,...

容易发怒

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

佛陀的慈悲观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他以深广的慈悲心,救护一切众生...

淫心乍起,当起四觉观

凡夫起淫欲,世世常迁徙。宿生为女时,见男便喜欢。今...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不动念头」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就是《楞严经》一再强调的一个观...

被信任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使。一个在船尾搞勤杂...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

「鱼王」吃甲鱼而毙命

我只有一个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于他父母死得早,...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为了一点芝麻小事,而背负了很长...

没耐心怎么能得到财富

一位立志在40岁非成为亿万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岁的时...

预留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

家中土地狠多,留一点余地给未来的子孙建筑;家里的钱...

弘一大师法语择要

目中有人助缘多,心中有德福报多, 耳中清静和谐多,心...

既然心即是佛,为何还要学佛

问: 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济群法...

圣严法师《爱语》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爱语」,意思是指慈爱的语言、态度...

五欲的事儿少回向,应多回向得智慧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没有慧、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