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净界法师  2016/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离过绝非,因为它是离一切相。我们的本来面目,它没有好,也没有坏,叫清净。它远离了生死的杂染相,也远离了涅槃的清净相。这就是为什么它可以生死,也可以涅槃,因为它是什么相状都没有。你可以把它操作成生死流转,也可以把它操作成涅槃的功德庄严。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相状,所以它允许你显现任何相状。这就是心性,叫离过绝非,所以它一也不可得,何况有八呢?

但是佛陀慈悲,你老是知道一心真如,你就含糊笼统了,读那些高端的经典《楞严》《法华》《华严》时,对自己的盲点就搞不清楚。所以唯识学为了让我们了解自己的问题,根据我们心识的作用,根据有情众生当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开出八识。但是诸位!八识它不是八个自体,不是说你有八个心,不是这个意思。你的心还是只有一个,只是就着它的分工作用,哪一个识负责什么,从它的作用安立了八个,不是说你一块心切成八块,不是这样,而是把现前一念心识,根据它的作用分成八块。

当然我们前面一再强调,你必须把心识分成三大类:异熟、思量、了境,这是最好的分类。为什么要开出八识呢?因为我们从八识的差别作用当中,来观察缘生性空,悟入一心实相。八识的目的,只是告诉你一个概念:所有的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我们变现一个人,变现一件事情,这都是第八识的业力变现出来,然后你第六意识再去攀缘它,这是自变自缘。

比方我们讲这个花,这个花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每一个人看花时,根据你过去的善恶业力,得到你自己的影像。如果你过去生善业强,恭喜你!这个花在你的心中显出的影像特别美丽庄严,所以你看到这个花起大欢喜心;如果你过去生有罪业,你看到这朵花是黯淡丑陋的,看到后非常的痛苦、非常的恶心,那也是你的业变现出来的。所以诸位!所有的人、所有事让你快乐,其实不是那个人、那个事让你快乐,是因为你有善业。它只是一个假借的东西,你的善业是假借外在的人事,你自己让你自己快乐。

万法唯识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没有真实的外境。当你跟人事接触时,你的内心出现一个影像。诸位!我们不能攀缘心外的东西。你不能说,我自己攀缘东西,我攀缘外在的东西。这不可能!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内心的活动,你只能攀缘内心小泡泡里面的东西。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攀缘自己的内心这个小范围,你不能超越你的内心世界,去攀缘心外的东西,你做不到,除了佛陀。佛陀“金刚道后异熟空”,佛陀可以看到外在真实的世界。我们没有成佛之前,我们只能活在自己的妄想,用自己的妄想去攀缘任何的事情;然后自己的妄想变成一个影像,再用你自己的妄想,去攀缘自己的影像。如果你觉得很快乐,不是外境让你快乐,是你有善业,善业强;如果你很痛苦,也不是外在的人事让你痛苦,那是你有罪业。

缘生性空就是说,所有的外境都是你的内心变现出来的,没有例外。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无我的道理。其实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东西,都是你的业力变现一个东西出来,然后再牵引你去攀缘它。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会不断地轮回下去?因为我们一直在攀缘万法,所以让业力产生一种相续的力量,这是我们最大的错误。

我们不能再去触动业力了,该是让业力休息的时候了!所以带业往生,什么业可以带,什么业不能带,你最好清楚。如果这个业一再地去刺激它、激发它,这个业你是不能带的。因为你带不了,你不是它的对手,它把你带走。所有的业,必须要断相续心,透过忏悔、发愿,让这个业沉淀下来,这叫不增长业,这个业你可以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依四法修习,令获胜益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千余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门无量...

不做物质奴隶的小人

我们处于这二十世纪六十年的今日,大多数的人,物欲薰...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

唯识五重观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

心为万法之根源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心地法门。一个老妪住在深...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

不修空性智慧,就很难断除对三界的攀缘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不能断除有根故,...

如我无心,则物亦随无心而化矣

吾尝静而思之,天下未始有吉凶也。吉凶之生,生于毁誉...

学会挖人生的墙角

修行就是这样过来的,就是天天这样不停打架,在神圣和...

真正的生与死

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讲过这样一个富有寓意的故事:...

不能只追求成功,而不成长

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

鬼神的福报也各不相同

问: 佛教说是无神论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报,那...

略谈禅的理论与实践

一、禅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

用自己的力量来度过难关

遭遇困扰和不幸时,不要把原因推到别人身上,而不反省...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

劝持五戒诗

戒杀生 同是娑婆沦落人,历劫互结恩怨缘。 亦曾多生为...

佛现前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念佛

这个祖师有讲过,魔王可以模仿阿弥陀佛,有可能。但是...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听到...

长者子的供养

过去在印度的舍卫城里,有位大富长者的夫人生了一个儿...

阿育王造塔供养胜缘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觐见优波崛多尊者,告知国...

圣严法师:人要赚多少钱才算足够

问: 许多理财专家说,要准备几千万元才够养老;又说...

只过几年你且看他

刚开始学佛想要改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有人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