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倓虚大师  2016/03/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教育设备,有完全的课程,那还有不足之处?固然如是,但亦难免有想到。作不到的。就按学界教育,有体育、智育、德育。到卒业考试的题目,总不能出于三育之外。

这体育之考试,若能身体健壮,容易毕业。智育(指学科内专立之课程)的考试,若天资优秀的,亦能卒业。唯独这德育,但不知以何程度能毕业。窃想教学双方,皆不肯毅然承认德育毕业。虽出学门,亦应对于德业,当作平生之教育。

德育之最完备者。唯佛法足以当之。不论世间,与出世间之德育,佛法均有透切的了解,精辟的理论,详细的指导。善巧的教化,方便的施行,圆满的成就,盖如来触无所得而成正觉。触无所得而度众生,其说法也。无非义,无非时,无非器,无非法,教理行果,佛佛说同。三世修行,了无变易。

今日在校、出校之学子,与及全体之人民,倘愿受彼熏陶,奉持无背,固可各享福乐,共致升平。若有上根得之,则可上上增进而成无尽之妙果。故说佛法,能补教育之不足。

国家法律,任何严密,只是治于有形,不能治于无形。如谋杀、劫夺等类,皆是潜于心内,伺机窃发。是法律之不逮者,若待有形处分,则两败俱伤。佛法化导,是防于未然,变灾戾为祥和,救人心之陷溺。故佛法,能助法律之不逮。古德云:移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有奇功。是可为明公之谅解了。

又孔子曰:使天假吾以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至释迦如来示现,三大阿僧祇劫修行,百小劫修相好。尚于果头佛卒业,况究竟佛果则去之远矣。乃可知道,德性理之教育无尽。故佛制戒律,劝化众生。使身、口、意三恶业不起。此戒律若详细分之,有三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

总而言之,即为三业清净。学人等,若未清净,必要时时保护,乃佛久已清净。故称之为三不护。此皆是以戒律,防于未然,而法律奈难达到,故曰,助法律之不逮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倓虚大师文章列表

你跟哪部经有缘,对你机就是好的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

星云大师《佛教奇理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

回向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利益吗

回施众生得益疑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

学佛越久,越要承担起做人的责任

有些人在皈依佛门之后,非常迷恋学佛的外在形式,只喜...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

初机学佛决疑

客:我没有时间看经听讲,请用速效的方法,答复几个问...

佛法不在远处

从前有个少年由于贫困,苦恼,迷上了求仙拜佛,可以解...

欲望的过患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

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讲话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

职场中的「儒家五常」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儒家五常影响中国几千...

不评价别人也不必执着于别人的评判

生活当中的评判和修行当中的评判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

怎样除去妄念

问: 怎样除去妄念? 黄念祖老居士答: 欲除妄想,去...

时节因缘成熟,自然不起烦恼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农夫...

【推荐】印祖一生教化的三十二字箴言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深入佛法舍假修真

末学生于一九五四年四月八日,法名演兵,一九七四年高...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

佛的马麦之报

一日,佛陀与五百位具足六神通的阿罗汉应婆罗门阿只达...

障碍大乘的32种因缘与速得成就菩提的32种因缘

尔时,宝女白佛言:世尊,何障碍故,不令众生疾得大乘...

转五蕴为五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净界法师《佛教的忏悔法门》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阿弥陀佛。好,大家请放掌。 今...

「诸法皆空」与「无我」

如果不常观察自己的内心,人们总是认为:我是对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