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印光大师对《梵网经》的开示

印光大师  2016/07/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印光大师对《梵网经》的开示

《梵网经》者,如来陶炼一切若圣若凡,俾其究竟断除三惑,亲证三德,复本具之佛性,成无上之佛果之大法也。良由真如妙性,生佛体同,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但以从无始来,迷而未悟,如金在矿,不得受用。如来愍彼一切众生,迷衣里之明珠,徒向外以驰求,由是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以致轮回六道,了无出期。纵或有断界内惑,出离生死,然去佛地,尚大远在。

以故于初成正觉时,即为一切凡圣,说此大法。先令了悟自心,原是佛心,故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能如是信,决不至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上辜佛化,下负己灵,故曰,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然后令于日用云为中,起慈悲心,孝顺心,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必使方寸之中,无少愧怍,三业之内,永绝瑕疵。则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大体大用,两皆具足。其居心,则冲虚清洁,犹长空之普含万象,而了无障碍。其行事,则正大光明,若杲日之普照万方,而绝无拣择。

由是四摄齐施,四宏普度,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虚空设有尽,我愿亦无穷。能如是,则尚何有人我是非,自私自利之心,况有破斋犯戒,及损人利己,相倾相戕之事乎哉。是知此经,虽属出世大法,实为治世良谟,以故一切国王大臣,及出家四众,在家四民,并诸鬼神,皆当受持也。若能受持,则如水洗器,即复本净,如香熏衣,顿增芳馨。当此劫浊,欲为挽回,捨此一法,其何能淑。

妙朗行者,宿具灵根,笃修净业,每读此经,不胜景仰,发愿流通,普利一切。又每于读诵大小乘经,及诸传记,所示持戒要义,必节录之,以为自他修持之法戒,亦附于后。俾阅者知持戒利益,近则三业清净,三学圆明,远则三惑净尽,三德圆彰。犯戒祸患,近则三业污浊,三途永堕,远则三障常现,三界莫出。佛自我作,狱由己造,如临宝镜,妍媸洞现。谁肯自贻伊戚,捨利益而取祸患乎。方井妯娌,奉先姑遗命,愿出净资,助印一万本,成就其志,以期奉施于出家在家诸佛子。以此功德,用祝家门清吉,人眷安康,现生获箕畴之五福,裔世纳伊训之百祥。又祈时和年丰,民康物阜,礼让兴而干戈永息,法运通而天下太平。爰为颂曰。

维我世尊,为诸法王,普令九界,同证真常。所说诸法,各随其机,唯此戒法,凡圣同依。等觉菩萨,六道群萌,无有一人,不堪持行。由众生心,与佛无二,因惑业故,致成殊异。其相虽异,其性原同,故说此经,令证大雄。既知众生,皆有佛性,佛是已成,我实当证。譬如穷子,获昔宝藏,得本无得,欢喜无量。既悟佛性,当行佛行,严净毗尼,衾影致慎。发慈悲心,及孝顺心,自利利他,同出苦轮。能如是者,名真佛子,凡佛所得,己亦当尔。须知此经,铸佛嘉模,依之力修,即证无余。愿见闻者,同事受持,消除惑业,圆满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持戒后心有没有变清净柔软呢

持戒中,心变得柔软是最殊胜的。我们受持了很多戒律,...

唯识宗独特的八种戒

唯识宗独特的八种戒,就是与人天乘和独觉乘不同的八种...

破了八关斋戒该怎么办

问: 持八关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又没有...

万里求戒的见月律师

读体律师(1601-1679年),号见月,世称见月律师,是明...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物品是否会犯戒

问: 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

在家居士持戒要持到什么程度

问: 请问我们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么程度? 大安法师答...

海涛法师《守五戒后的25位护戒善神》

《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

真修行人要过的情色情缘关

对爱情,我只说三句:付出不求回报就是幸福,受伤乃是...

吃啥像啥,肉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人类为了肉类蛋白的营养价值,吃了大量的肉食。然而当...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问: 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

能够逢凶化吉,靠的是积阴德

我们常说人生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个是行孝,一个是行...

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问: 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

如此才不负出家一场

在佛陀的众多弟子中,难陀尊者容貌端严,仪表堂堂,具...

圣严法师《超度》

真有亡灵吗?当然。 超度有用吗?是的。 有时候我们会...

事业成功是宿世福报还是今生努力?

问: 世间事业的成功是宿世修行、集聚福报得来的,还...

蚂蚁哲学

多年来我一直给年轻人传授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观念:...

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

为什么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农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的盈亏影响而达...

小妄语的过失与持戒功德

我们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过失。 毁犯妄语戒果报:三...

好脸色是最难做到的孝道

《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

潜伏在你身边的「菩萨」们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