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成就十种正法之行

2017/0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成就十种正法之行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假如有一位国王成就十种恶法,他所统理的国家必定盗贼四起、无法久存。是哪十种呢?国王的性情悭贪,常因小事就起瞋恚心,也不用心观察其中义理,若国王成就此初法,国家一定不能长久,国中盗贼四起。假使国王贪恋财宝,不肯任用贤才,若国王成就此二法,国家则不能长久。再则,这个国王从不接受他人劝谏,个性暴虐无有慈悲,这是第三法,国家也必不长久。第四种法就是国王常冤枉百姓,无理关闭于牢狱中而不释放。若一国之君常行不正当之事,左右辅臣也无正行,就构成第五种法,使国家不得久存。

假如国王远离妻子,却贪爱他人妻女美色,这个国王成就的第六种法,将使国家不得久存。还有,如果国王因为嗜好喝酒不理政事,就成就了第七种法,国家当不得久存。若国王迷恋歌舞戏乐,不理政事,这是第八种原因,国家将不得久存。假若国王常患疾病,身体不强健,这是第九种法,使国家不得久存。最后,若国王不任用忠孝之臣,身边缺乏可靠的亲信与有力的大臣辅佐,若国王具有以上这十种法,国家一定不能长治久安。

同样地,比丘们如果成就十法,无从增益善法功德之本,命终后将堕到地狱受苦。是哪十种呢?如果比丘既不持守戒律,又没有恭敬、谨慎之心,这就成就了初法,将无法成就道业。再则,若比丘不奉行佛陀所教、不信真理,就成就第二之法,不能安住于道。又,假如比丘不信佛法,还常违犯种种戒律,这是第三种因缘,无法安住于道。还有,比丘虽为圣众作务,却常心怀卑慢,不相信对方能够接受教导,这是第四种不善法。又有比丘贪著名闻利养,念念不舍,这是第五种法。

而第六种因素是不肯勤学多闻、不勤加读诵佛经。再者,如果比丘不肯亲近善知识,却与恶知识常随,这是第七种。而第八种原因是只喜欢出坡作务,却不好参禅打坐。第九种原因是沉迷于算数技艺,乐衷于世间俗务,而不习正法。再则,若有比丘贪着不净,不乐修持清净梵行,便成就第十种法。如果比丘具足了这十法,将来必堕三途恶道,不生善道。

相对地,假如国王成就以下的十种善法,国家便能长治久安。是哪十种呢?首先,一国之君不贪着财物、不喜瞋恚,不会因小事就心生怒害。再则,如果国王乐于接受群臣劝谏,不会阻挠他们劝谏言辞,这是第二种法。再则,国王能够常行布施,与民同欢,这是第三种法。依法取得财物,不以非法,这是第四种法。还有,不贪恋他人妻女美色,恒常守护己妻,这是第五种法,让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再则,国王不饮酒,心不放逸荒乱,成就第六种法,便得久治。此外,国王不好戏论,又能降伏外来敌患,成就第七种法,便得久存。再则,国王依法治理教化,无有私心谄曲,这是国家能久存的第八种法。第九种法,就是国王能与大臣们和睦相处,没有争斗。最后,国王无有病患,气力强盛,则是第十种法。假如国王能成就以上十种善法,毫无疑问,国家必能长治久安。

比丘们也是如此,如果能成就以下十法,很快便生天上。是哪十种呢?首先,比丘能持守禁戒,具足戒德,不违犯正法,是谓比丘成就此初法。比丘在如来之处,常怀恭敬,这是第二种法。第三种是信受顺从教法,无有违犯,得生善处。以恭敬心供奉圣众,毫无懈怠,此即成就第四种法。如果有比丘少欲知足,不贪著名闻利养,这便成就第五种法。

第六种法是恒随戒法,不刚愎自用。比丘不著于世间俗务,常喜静坐参禅,这便成就第七种法。再则,比丘能远离人间愦闹,乐在闲静之处,这是成就第八种法。第九种法是不随恶知识,常随善知识。最后,假如比丘常修清净梵行,远离恶法,广学多闻佛法义理,知其次第,如果比丘能成就此十法,很快即能生于善处天界。比丘们!行非法之行当入地狱,所以要常念舍离;十种正法之行,当依教奉行。比丘们!要这样精勤地学习。

当时,比丘们听闻佛陀开示之后,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二·结禁品第四十六(七)》

省思:

国王如果具足十种非法,将导致国家败亡;比丘若行十种非法,能令来世堕入三途。“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佛陀为治国者及修行者,列举十种非法及正法,做为治国及行者努力的方向,“佛法如明灯,能销长夜暗”。远离十种非法,精进十种正法,从因上发精进心、长远心。治国者,国家当长治久安;修行者当速成道业;依之而行,人生步步光明,国家安定,世界和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修行工作两不误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生活、工作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如...

星云大师《自我教育》

吾人生而为可贵的人,不要永远做人的儿女,不要永远做...

素食是修行顺利成就的秘方

身陷在充满各种污染源的现代人,有著设备多样与华美洁...

星云大师《求法的态度》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是本年度新生训练,我要向...

为了攀比,装修出来的精进

人们日常大多不去观察自己的念头,很多时候处于没感觉...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

慧律法师:创造一颗会浮起来的球

我们今天在没有讲《楞严经》的总纲以前,要讲一个很重...

迫切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同事或者其他人难免会在我们工作中造成羁绊和束缚,这...

诚实而又有意义的话

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在临终的时候,召集所有的弟子,作最...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愚人...

富在福慧之中

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

八宗共祖的龙树菩萨

一、被佛陀点名出生 龙树(梵文:Nāgārjuna),可译...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有许多聪明好学的人,有作为、有成就者,古今中外可谓...

给自己一缕阳光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幸与不幸、欢笑与泪水...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

圣严法师《使得十二时》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

学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

感化的教育

有一位安养比丘尼,住在一座寺院,平常待人慈悲,对人...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

爱孩子就让他少看电视

英国心理学协会的合作人阿里克希格曼博士23日建议,...

慧律法师《佛教与人生》

【我(们)拥有什么?】 今天,来到新加坡这个地方,看...